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大豆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廣泛種植於全球,特別是在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等國家。大豆近年來市場價格呈現持續遞增的態勢發展。以下是2025年大豆市場分析。
大豆起源於中國,原產於雲貴高原一帶,已有5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目前大豆是我國種植面積最高的豆類作物,國家推出穩定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後,大豆種植面積已達到1.57億畝。從大豆種植區域來看,國內大豆種植主要分為:東北三省為主的春大豆區,黃淮流域的夏大豆區,長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區,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區,兩廣、雲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區。
國內大豆供給主要包括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兩部分。國產大豆受種植面積、產量以及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供給量相對穩定但增長有限。進口大豆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貿易政策以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供給量存在不確定性。2024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062億噸,較2023年的9941萬噸增加674萬噸或6.8%。由於三季度我國進口大豆數量激增,目前國內大豆庫存遠超去年,《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大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四季度我國油廠大豆供給較去年更為寬鬆。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大豆深加工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和提高。新的加工技術和設備的應用使得大豆深加工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得到了提升,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未來,大豆深加工技術將更加注重生物技術和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以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此外,大豆深加工產品也將向功能性、環保化、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例如,開發富含大豆異黃酮、蛋白質等的大豆食品,以及利用豆渣、豆粕等開發環保型產品等。
近年來,我國大豆價格呈現出波動上漲的趨勢。據大豆市場分析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4月,我國大豆(中等)集貿市場價格為7.83元/公斤,較2022年1月上漲0.25元/公斤。大豆價格的波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國際市場供需變化、國內政策調控、氣候變化以及種植成本等。在國際市場方面,全球大豆供需形勢、主要出口國的產量和庫存情況、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等都會影響大豆價格。例如,2024年全球及美國大豆庫存明顯增加,供需形勢進一步寬鬆,導致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下降。2025年上半年CBOT大豆期價及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仍可能承壓低位運行,因為新季美豆播種面積尚不確定,且生長季天氣難以預測。
大豆市場分析指出在政策持續引導下,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預計保持穩定。產量方面,雖然受到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但整體產量預計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國產大豆消費增速持續平穩,食用消費增長有限。然而,隨著壓榨領域的份額增加,國產大豆在油用方面的需求有望上升。
隨著素食主義、環保主義以及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全球植物基食品的需求預計將繼續上升。大豆作為主要的植物蛋白來源之一,需求增長將促進大豆市場的擴張。尤其是在歐美市場和中國市場,植物基肉類和奶製品的需求增速較快,這將是大豆市場的重要增長動力。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逐步普及,大豆生產面臨環保和資源合理利用的壓力。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環境影響(如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推廣有機種植等),將成為未來大豆產業的核心議題。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和生態影響也可能影響全球大豆市場的供應和需求。
總體來看,大豆市場的行情走勢受到全球生產、需求、貿易政策、氣候變化和技術進步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未來,大豆產業將繼續受益於全球植物基食品和飼料需求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