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是重要的驅動力,區塊鏈作為本次產業革命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與之前的技術有著很大不同。近兩年中國區塊鏈公司數量爆發式增長,連續兩年增幅均超250%。目前多地在「區塊鏈+營商環境」建設上紛紛發力,業內專家認為,利用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政務等領域的應用,可以優化流程、降低成本等,進而優化營商環境。
全球巨頭爭相布局區塊鏈,以網際網路和金融領域為突破口,區塊鏈全面進入應用時代。區塊鏈、AI和5G的不斷融合、落地應用,推動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將更加去中心化。
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根據時間戳以鏈式相連、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帳本技術。目前,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信息技術在政務和產業中的多個領域已有應用,包括數字金融等。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發展,而我國已在該領域擁有良好基礎和態勢。在講話中,習近平指出當下我國發展區塊鏈的兩項核心任務:一是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二是要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就為當下應對國際挑戰,加強自主創新,建立國際標準指明了方向,區塊鏈也將成為我們數位化社會的基礎設施和推動力。
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習近平提出指導方向並作出部署。指導方向包括:以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突破,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還對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作出部署:強化基礎研究;推動協同攻關;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加快產業發展;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當前,我國很多大中型企業如國家電網、中遠海運等央企都在研究乃至應用區塊鏈技術,這要求我們要下更大力氣,建立自主可控的平台。同時,在技術和業務實踐過程中,能夠逐漸形成行業標準並加以推廣。隨著產業應用的推廣,各國不僅非常重視技術標準、專利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更重視區塊鏈在各個領域應用標準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區塊鏈技術在產業落地過程中,應該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行業應用標準化研究,進而形成國家和國際標準,提升我國在該領域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在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方面,習近平列舉了區塊鏈的特性和應用場景。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五大區塊鏈應用價值特性如何和實體經濟融合?產業金融、數字經濟、民生、智慧城市、城市間信息互聯互通、政務數據共享等應用場景下如何最大化地發揮區塊鏈的技術優勢?這些方向清晰務實,非常中肯,同時,在當前各級政府政務數位化和大中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背景下,如何將習近平指出的這些方面落到實處,發人深思。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技術與之前的技術相比,具備數據安全加密、分布式帳本存儲、多方共識記錄等諸多優勢,有助於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桎梏,分散集中式數據平台的風險,從而重建行業信任機制。食品安全需要信任,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融資需要信任,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供應商需要信任,政府和企業、民眾間共建數據共享服務平台也需要信任。區塊鏈技術強化的信任是當今構建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的基礎,而通過區塊鏈帶來的公信公平公正公開也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
區塊鏈迎來發展的政策春風。此前,2016年底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要求,重點突破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
自2017年以來,有關部門紛紛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與創新應用,規範區塊鏈行業秩序,加快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有關部門出台的相關區塊鏈政策已達12項。
各省市也在加速區塊鏈產業布局,僅2019年上半年就出台相關政策27項,以天津市、河北省、廣東省、雲南省、福建省等地最為活躍。
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具有實際投入產出的區塊鏈企業數量超過700家,研究機構累積達83家,34家銀行參與部署區塊鏈業務,累計投融資事件超500筆,逐漸形成集產學研金服用一體的產業生態。
我國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積極推進,新產品、新平台、新服務不斷湧現。在2019年的雲棲大會上,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總經理董峰表示,通過利用物聯網、智能識別及區塊鏈技術,可構建標準化資產體系,打造區塊鏈倉單生態,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引入保險覆蓋尾端風險。
不過,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創新仍存在原始創新力不足,大部分企業沿用國外成熟底層架構並做一定程度修改完善,對智能合約、數據結構、網絡傳輸、密碼算法等核心技術創新研發能力較弱,仍需強化基礎數學、計算機科學、網絡安全等基礎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