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文體 資訊詳情
中醫藥在疫情中廣泛應用 政策力推中藥企業傳承創新
 中醫藥 2020-01-01 09:07:59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作用日漸受到重視。中醫藥的發展一直面臨著爭議和質疑。雖然政策力挺中醫藥的發展,但行業始終面臨著挑戰與桎梏。記者從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月14日24時,北京市20家定點醫院,中醫藥參與救治率為90%,總有效率為81%。據記者梳理,在包括四川、河南、安徽等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也得到了廣泛使用。

  中醫藥在疫情中廣泛應用

  從歷史上看,中醫藥在多次大型瘟疫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多重因素影響,中醫藥的發展不斷被邊緣化。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力度,這一次中醫藥在疫情中的廣泛應用,讓老百姓親身感受到中醫藥抗擊疫情、抗病毒的獨特作用。未來,隨著疫情的結束,中醫藥的消費需求有望實現較大增長,尤其是在治未病、養生等領域。

  中醫有著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傳承。治療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套流程,首先是望聞問切,接著進行綜合的歸納,判斷證型,最後是辨證處方。

  「在突發疾病沒有特效藥時,中醫就可以去干預。中藥由複方配伍組成,其療效特點是多個環節、多個靶點進行治療。在此前非典肺炎的治療中,大量的激素衝擊療法治療使得重症患者即使得到治療,後面恢復也面臨著諸多後遺症,包括股骨頭壞死等,而中醫藥的副作用比較低。」陶慶向記者介紹。

  此外,丁丁中醫診所兒科主任劉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在防病、治病、恢復期都有獨特的作用,中醫辨證論治不把著力點放在對病原體的認識上,而在於邪氣進入人體後與正氣鬥爭所表現的證候,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中醫沒有細菌學說,卻能治療傳染病,對病毒性傳染病的治療效果甚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為中醫走的是另一條道路,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根據環境、氣候等多重因素來判斷人的疾病,地方不同,藥方可能就不一樣。

中醫藥在疫情中廣泛應用

  行業中短期或將面臨轉型升級

  在多位中醫人士看來,此次疫情防治與2003年的「非典」時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中醫藥較早介入治療。在國家發布的多個版本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中醫處方已經被納入,此外,包括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也被納入。

  2月14日,針對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介紹,在湖北臨床治療中,中醫藥參與率75%以上,其他地區超過90%,中醫藥在湖北還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診療中受到力推的背後,是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包括中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中醫門診部的審批程序簡化,老百姓接受的程度比較高。」陶慶向記者表示。

  去年,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在業內人士看來,中藥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明確的同時,中醫藥行業標準提升,行業中短期或將面臨轉型升級陣痛期,長期看有利於優質中藥企業發展。

熱門推薦

中醫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