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照護費個稅』這一概念主要是為了鼓勵80後,90後,甚至00後多育。是為了減輕家庭培養小孩的成本,為了減少家庭生存壓力的一個政策,預計在三月底將會明確政策的具體內容。現在的社會對學歷有一定的要求,家長在小朋友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各種興趣、愛好,給他們報名各種補習班,周末的時間也得安排的滿滿的。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許多家庭只選擇一胎,為了出生人口的提高,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規劃各種政策,幫助年輕人減少壓力。
3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明確,這項工作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牽頭,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月底前出台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專家認為,將嬰幼兒照護費納入個稅抵扣,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嬰幼兒撫育成本,對鼓勵生育、促進優育產生積極效應,建議將扣除標準定為每月2000元。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新一輪個稅改革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個稅起征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優化調整稅率結構,並引入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
業內人士表示,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實施以來,一方面切實減輕了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另一方面也緩解了老百姓在子女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方面的「痛點」,切實增強了納稅人的獲得感,體現出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對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民生問題的主動關切。
不過,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扣除一直是「空白」,而嬰幼兒的養育成本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來自河北的李女士表示,「說實話,3歲以下的寶寶比大孩子還費錢。我家每個月僅奶粉和尿布的開銷就在2000元以上。」
今年2月份,《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顯示,消費性支出是養育成本的主要部分,根據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數據測算,0歲至2歲嬰兒的養育成本平均每年為21559元。
白彥鋒表示,近年來,嬰幼兒照護的實際費用和准父母們的社會心理成本都在上升。特別是2021年我國人口淨增長僅為48萬人,創出1950年以來新低,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將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不論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都具有現實意義。
「將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是必要的,也是我國鼓勵生育政策有效落地和積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政策選項,更是擴大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完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機制,通過積極財政政策釋放生育能力、帶動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業內人士表示,嬰幼兒照護費用專項附加扣除將與子女教育、繼續教育等扣除項共同發揮作用,成為改善民生、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財政支持政策。
談及嬰幼兒照護費用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筆者認為,在我國,嬰幼兒照護費用地區差異比較大,同時個性化差異也比較大,加之我國有隔代進行嬰幼兒照護的社會傳統。據此考慮,嬰幼兒照護費用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可以參照現行子女教育的扣除標準。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規定,子女教育的扣除範圍包括納稅人子女在全日制學歷教育階段(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以及子女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支出,納稅人可選擇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選擇夫妻雙方分別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在筆者看來,嬰幼兒照護費用專項附加扣除應綜合考慮嬰幼兒生長成本、家庭照護成本、生育政策導向、物價水平等。但從近期看,嬰幼兒的直接照護費用是衡量扣除標準的關鍵,初步應確定在每月扣除2000元。如此不僅可有效提升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還可以形成鼓勵生育的導向作用;從長遠看,嬰幼兒照護費用還應隨著經濟水平、照護標準、財政能力、生育效果等有序提升,成為鼓勵生育的重要經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