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多家品牌出現漲價潮,並且漲價的幅度相對比較大。在原材料鈀金屬價格上漲創新高和全球輪胎業的漲價,直接導致了汽車價格的上漲。也有人覺得這是對汽車行業的考驗,對於後市的穩定有一定的幫助。
漲價,已然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今年上半年的一個主旋律。從上游原材料到動力電池,再到終端車型產品,都在漲價。最初是受國補退坡政策的影響,從2022年1月起,主要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調價,也就是漲價。這一波漲價並未受到外界過分關注。新一輪漲價出現在3月,領銜的是特斯拉,從2022年3月10日起,10天之內連續3次漲價。如此快速且幅度較大的漲價並不多見,其幅度之大,堪比股市波動。接下來,降價的不止是造車新勢力,包括比亞迪、極氪、領克、榮威、魏牌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都開始漲價。
從新能源車到燃油車,從豪華品牌到自主品牌,近50款車型漲價背後是當前汽車製造成本不斷升高。具體來看,「原材料價格飛漲」是目前車企價格的主因。用於汽車催化轉換器中的鈀金屬的價格在五年內上漲30倍。今年3月以來,鈀金屬價格漲幅超5%。除此之外,氫氧化鋰、鎳、鈷、鋁等車用材料也在不斷上漲。其中,氫氧化鋰今年以來價格上漲了148.25%。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地的輪胎業迎來漲價潮。韓泰、錦湖和耐克森三家韓國企業都宣布漲價,調漲範圍涵蓋全球輪胎市場,漲幅最高達到10%。
而輪胎也只是漲價的原材料的代表之一。除了原材料的上漲,晶片短缺、疫情帶來的供應鏈緊缺等因素也在推動車企成本上升,進而抬升車型價格。而且,這波漲價潮並非只發生在中國,而是波及全球。這波產業鏈自上而下的漲價潮,是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抗壓能力的大考。如果能通過大考,長遠來看,將有助於整個汽車產業鏈渡過經營壓力期,也有助於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
在時代演進到2022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新全球化變局時代,面對原材料、零部件價格上漲,面對已經越來越弱的盈利能力,不得不通過調價來進行新一輪競爭。回歸本源,拿出更好的產品,以契合消費升級的需求,這可能是未來中國汽車競爭的新風向標。
汽車行業的原材料各種漲價,直接導致車價的上漲並且不只一家企業上漲價格。除了原材料的上漲,晶片短缺和疫情背景下的影響也是直接導致價格上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