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華東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高溫天氣,7月13日上海最高氣溫達到40.9℃。在高溫「熱情」之下,飲料及冷飲消費增加,而白糖有望展開季節性行情。
對於製糖產業來說,7月銷售壓力偏大,但是進入8月之後,隨著庫存壓力降低,在10月北方甜菜新糖上市之前,糖企逐步進入低庫存的狀態,此時由於市場青黃不接,價格易漲難跌。比如2010年、2016年、2019年均出現了三季度單邊上漲的行情。特別是在2019年,企業由於擔心取消貿易保障措施導致二季度銷售進度偏快,三季度國產糖價大漲後,一度出現貼水地區的雲南糖比基準地廣西糖價格更高的現象。
2022-2027年中國白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6月底,全國共生產食糖956萬噸,同比減少111萬噸;累計銷售食糖601萬噸,同比減少82萬;工業庫存355萬噸,同比下降29萬噸。其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6月單月銷糖64萬噸,為過去幾年的最低。但考慮到食糖消費的剛性,6月食糖產量下降更多受下游買貨不積極影響。因此,隨著7月復工復產以及夏季高溫刺激,可以預期白糖銷售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
同時隨著配額外進口利潤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國內食糖進口開始出現下降。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6月我國進口食糖14萬噸,同比減少28.1萬噸,降幅66.75%。2022年1—6月累計進口食糖176.35萬噸,同比減少26.55萬噸,降幅13.09%。2021/2022榨季截至6月,我國累計進口食糖359.32萬噸,同比減少95.3萬噸,降幅達20.65%。雖然糖漿進口有所增加,但國內近100萬噸的食糖進口減少量也將進一步降低國內糖廠的銷售壓力,有助於國內糖庫存進入季節性低點。
回顧6月,巴西的生物燃料政策使得乙醇價格出現明顯回落,並壓制原糖。但隨著政策「靴子落地」,目前市場逐步消化利空因素,且截至6月底的巴西雙周報顯示其中南部糖產量和製糖比分別為248.7萬噸和45.46%,不及預期的壓榨數字也給予市場信心。同時7月北半球良好的需求使得巴西原糖待裝運數量偏高,截至7月13日達到280萬噸。政策出台後巴西現貨糖價格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倫敦白糖對紐約原糖價差處於過去幾年的高位,這也反映了印度限制糖出口以及北半球需求旺盛,並使得原糖價格在其他商品受到宏觀衝擊的時候維持相對的強勢。而原糖價格的強勢同樣導致了當前配額外巴西食糖進口虧損超過500元/噸,配額外進口成本高企也對國內糖價形成支撐。
從博弈的角度而言,白糖持倉增加往往代表著多空分歧加大。與此同時,近期白糖月差波動也對單邊價格起到指示作用。隨著當前食糖基差維持正值,現貨價格偏高也有利於倉單的註銷,對國內近月價格更為有利。5月以來的白糖2209-2301月差呈現近月走強的態勢也將對單邊價格起到指示作用。
總體而言,宏觀衝擊過後,在進口成本支撐、夏季消費旺季的背景下,後期糖價總體易漲難跌,而國內外糖市有望展開季節性行情。
本周初一級白糖均價為5796元/噸,周末一級白糖均價為5786元/噸,價格下跌0.17%,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漲1.99%。國內方面,8月中上旬以來,廣西、雲南集團整體銷量一般,放量不明顯,市場關注8月下旬的需求表現。7月進口數據相對偏多,但據傳8月將進口70-80萬噸,進口壓力向剩餘幾個月轉移。
本榨季國產糖去庫進度偏慢,即使在三季度國內傳統的消費旺季也依然呈現旺季不旺的特徵。10月份後北半球主產國將開啟新榨季壓榨,市場預計下榨季印度、泰國、中國等主產國將保持增產格局,國際食糖供需將轉為過剩。現貨報價穩中有降,7月份進口糖漿數量同比幾乎翻倍,對於食糖消費有不利影響,鄭糖走勢預計或將以震盪偏弱走勢為主。
國內白糖製作成本提高,2022年白糖價格仍將處於底部區間震盪。當下,白糖產量比較明確,產銷形勢明確。雖然最近部分市場上的糖價有所回升,但經銷商對未來看漲的趨勢卻並不十分樂觀。
以上就是白糖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