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多地開展試點以來,商業銀行不斷發力數字貨幣相關業務。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多家銀行的數字貨幣行業開立錢包數量、交易金額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同業合作「朋友圈」也得到擴展。
日前,記者在建設銀行調研時發現,在客戶辦理業務結束後,工作人員會主動詢問客戶是否開通過數字貨幣錢包,並推薦未開通該業務的客戶到櫃檯辦理。「使用數字貨幣有諸多益處。比如,從銀行卡轉帳到數字貨幣錢包可即時到帳,且無需手續費。」該行工作人員說。
開通流程也相當便捷。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一類錢包需要到銀行櫃檯現場開通,二類至四類錢包可直接在手機銀行開通,全程一般僅需幾分鐘,且無需客戶持有該行銀行卡。
部分銀行充分利用ATM機進行數字貨幣推廣。在工商銀行某支行,記者看到ATM機取鈔口旁較為顯眼的位置貼有「歡迎使用數字貨幣」的標識,並且機器支持數字貨幣的存取款功能。
為鼓勵用戶開通和使用數字貨幣,發放促消費紅包、優惠券等成為銀行吸引用戶的一大手段。打開某國有大行旗下APP數字貨幣專區,便能看到周邊可以使用數字貨幣支付的商家,用戶領取數字貨幣專享優惠券,在銀行合作商家用數字貨幣付款可享受減免優惠。
還有銀行增加了對「硬錢包」的推廣力度。在2022年服貿會工行展館,工行展出標準IC卡、智能手錶、數字工牌、智慧學生證、電子老年證等10餘款數字貨幣「硬錢包」產品,通過「碰一碰」方式快速實現付款,提升客戶的消費體驗。據了解,目前工行已在全國多個地區進行「硬錢包」的試點和推廣發行。
2019-2025全球與中國數字貨幣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指出,自8月份以來,數字貨幣在多場景生態建設的動態消息不斷,不僅多地持續發放數字貨幣紅包促進消費,同時多家企業也發布了數字貨幣在特定領域應用場景的推進情況,數字貨幣生態「朋友圈」正持續拓寬。
例如,8月19日,銀聯商務宣布全國首筆數字貨幣硬錢包電費繳納成功;8月24日,銀聯商務官宣破局天津數字貨幣醫療支付場景。天津市民通過「津醫保」APP、院內收費窗口及線下自助設備進行預約掛號、門診繳費、線上結算等就醫服務時,可以選擇扣除醫保帳戶餘額後,使用數字貨幣支付剩餘款項,也可選擇全部費用通過數字貨幣完成支付。
此次數字貨幣硬錢包在電力繳費場景的創新突破,為硬錢包與公繳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公繳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新示範。
此外,9月1日,中國銀行聯合美團,發布首款面向大眾流通的數字貨幣硬體錢包產品—數字貨幣低碳卡硬體錢包。據了解,低碳卡能夠應用於線上線下「衣食住行」各類消費場景,未來還將簡化騎單車、乘公交地鐵時的開鎖、支付流程,彌合老人、兒童等群體面臨的「數字鴻溝」。
目前數字貨幣市場試點動作頻頻,產業格局隨著試點範圍的擴大而逐漸趨向完善,參與市場主體類型日漸豐富,業務類型涵蓋產品設計創新、場景拓展、市場推廣、系統開發及運維等,共同為數字貨幣的安全普及與推廣保駕護航。預計未來仍將有更多圍繞數字貨幣開展的戰略合作,在實現優勢互補的同時,為市場消費者、商業機構等提供更為便利的支付服務以及更為高效的互動體驗。
數字貨幣目前在我國多個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政策持續加固數字貨幣風險防控能力。當下,智能合約功能延伸數字貨幣服務觸角,助力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未來數字貨幣試點有望進一步擴容,且將在頂層制度、技術、新業務模式等方面繼續發展。
以上就是數字貨幣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