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團餐,作為一種集體餐飲服務形式,廣泛應用於學校、企業、醫院、軍隊等機構,其市場規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而不斷擴大。以下是2024年團餐市場規模分析。
團餐市場的穩健增長得益於其多元化的客戶群體和服務場景。學生群體以其龐大的基數,占據團餐消費者總數的較大比例,成為最為顯著的消費群體。此外,企事業單位員工、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醫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也對團餐模式展現出了高度的依賴與需求。隨著團餐服務覆蓋面的不斷拓寬與深化,其消費群體日益多元化,服務場景也從傳統的學校、企業食堂拓展到工業園區、展會、社區等多種場所。這種多元化的客戶群體和服務場景為團餐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餐飲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團餐企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團餐市場將更加繁榮。同時,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也將為團餐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近五年來,團餐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穩健增長態勢,已成為餐飲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2024-2029年中國團餐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其規模已從2019年的1.5萬億元顯著躍升至2023年的2.1萬億元,同時在整體餐飲行業的占比也實現了顯著提升,由32.1%攀升至40.5%,標誌著團餐已穩固地成為推動餐飲市場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校學生是團餐消費的最大群體,占比達77%,高校、醫院、機關單位以及企業園區的食堂都屬於團餐市場範疇。這些場所的消費者群體具有穩定性強、需求量大等特點,用餐時間集中,菜品需求多樣化,為團餐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供給端來看,社會餐飲品牌紛紛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將目光投向團餐領域。傳統意義上的「下沉市場」常指品牌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二三線及以下城市,而如今品牌從核心消費圈層拓展至原本覆蓋不足的消費場景或消費人群,如學校、企業食堂等,進一步推動了團餐市場的發展。
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日益重視,團餐行業正逐步向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據統計,中國團餐市場的年營業額已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占整個餐飲市場的比重逐年上升。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餐飲供應鏈的優化升級,也促進了餐飲服務模式的創新,如智能化點餐系統、定製化營養餐單等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團餐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一些團餐企業開始涉足食材配送、淨菜、預製菜等多元化業務,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此外,團餐企業還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提高訂餐效率和消費者滿意度。在數位化方面,團餐企業利用物聯網技術、智能設備和數位化訂餐系統等手段,實現食材庫存的實時監控和預警,精確控制食材的採購量和使用量,減少浪費。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團餐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也為團餐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綜上所述,團餐市場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未來前景廣闊。團餐企業需要抓住機遇,不斷創新和發展,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市場競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