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工業用地 資訊詳情
2025年土地收儲市場分析:待開發面積龐大
 土地收儲 2025-02-21 13:16:0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土地收儲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調控手段,對土地供應和房價走勢有著深遠影響。儘管2025年土地收儲規模相比規劃中面積並不高,但其對市場預期和新開工的影響不容小覷。本文將從土地收儲的現狀、規模、資金來源以及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土地收儲在2025年的發展前景及其對房價的潛在影響。

土地收儲市場分析

  一、土地收儲現狀:大規模行動開啟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土地收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多地已啟動大規模「收地」行動。廣東、湖南、吉林等地通過專項債回購存量閒置土地,根據數據,這一行動已在全國多地鋪開。此外,越秀地產、中國金茂等企業也已從上市公司層面公告了相關土地收儲信息。

  二、土地收儲規模:待開發面積龐大

  根據數據,截至2024年中期,萬科、招商蛇口、保利發展、越秀地產、新城控股等企業的規劃中面積總計達1.25億平方米,相當於這些公司2024年銷售面積的2.3倍。若將全國待開發土地對應建築面積估算,可達22.2億平方米,歷史成本約11.1萬億元。這些土地遺留問題多,開發難度大,亟需通過收儲解決。

  三、土地收儲資金來源:專項債規模有限但非最大挑戰

  參照2017-2019年歷史經驗,預計2025年土儲專項債發行規模在6000億至10000億元之間。然而,專項債並非土地收儲的主要資金來源。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出讓金的收入方,也是收儲的支出方,土地出讓金流入自然可形成收儲資金,實現「換地」效果。但收儲價格評定、地塊選擇及新地塊出讓議定需較長時間,龐大的規劃中面積難以迅速化解。

  四、土地收儲對新開工的影響:供給收縮效應顯著

  土地收儲對新開工的影響遠大於規劃中面積的直接變化。在沒有收儲預期的情況下,企業是否新開工取決於建安開支與銷售回款的預期。而在收儲預期下,企業還會考慮收儲回款期望。研究表明,約25%的規劃中面積處於可確定開發狀態,25%處於開工無利可圖的狀態,剩餘50%則可能因收儲預期而停止開工。收儲預期的提升將使更多企業選擇收縮供給,等待收儲。

  五、2025年土地收儲行業發展前景:小陽春可期

  綜合來看,土地收儲對房地產市場的供給收縮效應顯著。土地收儲市場分析指出,2025年,土地收儲將極大降低不必要的開工和新房推貨,供求配合之下,房價有望強勢回穩。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小陽春」,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將步入強勢回穩序列。

  總結

  土地收儲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調控手段,其影響遠不止於土地面積的直接變化。通過對市場預期的調整和新開工的嚴格控制,土地收儲將在2025年對房地產市場供給產生深遠影響。儘管土地收儲規模相對有限,但其乘數效應將顯著改善市場供求關係,助力房價回穩。未來,土地收儲將繼續在房地產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土地收儲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