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作物。國內大豆市場具有一定的行業痛點,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大豆市場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以下是2025年大豆行業現狀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大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3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1.57億畝、產量達2084萬噸——是1958年以來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區未統計外,全國各地均有大豆種植生產。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所占的比重均超過40%。從種子畝投入來看,2024年大豆種子畝投入達到48元/畝,在同年主要10個大宗糧棉油作物種子畝投入中排列第8位。
我國大豆消費主要用於榨油,榨油消費占全國大豆總消費量的80%以上,其原料主要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主,進口依存度大,近幾年,我國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在9500萬噸左右。剩餘20%左右的大豆用於食品消費需求,以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為主,主要用於食品加工領域,包括豆製品、醬油、調味醬、以及蛋白粉等日常食用的產品,還有部分用於種子、特種養殖等。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中國大豆市場規模仍將繼續擴大。
大豆行業現狀分析從消費需求來看,我國大豆主要用於壓榨消費和食用消費。其中,壓榨消費是大豆消費的主要部分,主要用於生產豆油和豆粕。豆粕作為飼料工業的重要原料,其需求量與畜牧業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對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推動了飼料工業的發展和大豆壓榨消費的增長。
大豆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大豆的種植效益相對較低,尤其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大豆的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導致農民收入難以穩定。相比於其他農作物,大豆的收益通常較低,特別是在大豆種植所需的投入較大時,農民的收益往往受到較大限制。此外,由於大豆市場價格的波動性,農民在價格低迷時面臨經濟風險,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大豆是全球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然而,隨著國際貿易壁壘的加劇,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大,給大豆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例如,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就曾影響過全球大豆市場的穩定性。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大豆國家,而美國是主要的出口國之一。由於貿易關稅、關稅政策變化等原因,全球大豆的流動性受到限制,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加劇,導致各國大豆產業面臨更高的市場風險。
大豆的供應鏈環節涉及種植、收割、運輸、儲存、加工等多個方面,每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大豆的供應。運輸環節中的運輸成本和物流瓶頸,使得一些地區的農民和供應商無法迅速將大豆產品輸送到市場。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缺乏高效的物流系統和設施,導致大豆產品的流通受到嚴重製約。在儲存環節,由於大豆的保質期較短且易受潮霉變,許多地區缺乏高效的儲存設施,使得大豆的質量和數量受到影響。大豆的加工環節也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國家缺乏高效的加工技術和設施,導致大豆的附加值較低,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總體看來,大豆行業的痛點主要集中在生產成本上升、種植效益低、產量和品質問題、國際貿易壁壘、市場需求波動、供應鏈瓶頸以及環境可持續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