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機裝備水平的提升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白銀市作為甘肅省的重要農業區域,通過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白銀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7.8%,較上年提高2.24個百分點,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17.04萬千瓦,較上年增長3.8%。這些數據表明,白銀市在農機裝備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分析白銀市農機裝備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機裝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白銀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多樣,耕地以丘陵山地為主,土地碎片化問題突出。近年來,白銀市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已從傳統的人力畜力方式轉向機械動力方式。2023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7.8%,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32.45萬公頃、20.81萬公頃、19.71萬公頃,分別較上年增長3.23%、3.46%、9.07%。畜牧養殖、設施農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機械化率也分別達到30.92%、38.46%、39.89%、41.46%,較上年分別提高4.11、2.44、0.43、2.96個百分點。此外,主要農作物生產機具數量持續增長,如免耕播種機、精量播種機、整地施肥播種機等,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儘管白銀市農機裝備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糧食生產機械化作業質量和效益還需進一步提升,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業生產中的先進適用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其次,全市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較低,與河西走廊等機械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相比,白銀市仍存在較大差距。南部丘陵山區大型機械適應性較差,中部沿黃灌區以生產瓜果蔬菜為主,大範圍農機作業無法展開,部分地區仍以小型機械作業為主。此外,特色產業機械缺乏,如枸杞植保和採摘機械、高原夏菜標準化種植機械等,難以滿足特色農業發展需求。
農機裝備安全管理方面,縣區農機監理站在機構改革中被撤銷,農機安全監管人員普遍減少,給農機安全管理帶來不利因素。安全生產教育、技術檢驗、宣傳培訓不到位,事故隱患依然存在。農機化科技項目儲備方面,近年來白銀市組織實施了多項農機項目,但總體上存在科技項目數量少、推廣力度不大、新技術新機具示範推廣和大面積應用後勁不足等問題。農業機器人、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等現代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在白銀市還處於起步階段,應用數量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中期田間管理、植保飛防等農業生產作業需求。
為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白銀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及惠農政策,鼓勵農戶淘汰老舊農機,購買新型綠色低耗環保機械,進一步夯實現代化農業發展基礎。其次,大力推廣特色農機新裝備新技術,圍繞特優高效種植業、養殖業及特色生態休閒農業的發展,著力提升農機裝備技術水平,倡導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理念,支持深耕深松、精量播種、精準施藥等農機裝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此外,加快推動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依託本地農機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組建研發攻關團隊,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全程機械化急需機具開展技術攻關。同時,加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力度,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等方式,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
農機裝備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為保障農機裝備發展,白銀市全面落實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23年全市共落實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305萬元,補貼各類機具8550台,受益農戶達7385戶,帶動投入1.5億元。同時,農機報廢更新工作取得新突破,2023年全市共累計報廢拆解機具77台,報廢補貼資金達101.6萬元,受益農戶為65戶。此外,結合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優先保障重點機具補貼,確保農業機械使用經營效益的充分發揮。在安全生產方面,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2023年全市註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為75821台,年檢驗率達91.96%,駕駛人到期審驗換證率達76.02%,全市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提升農機裝備水平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白銀市通過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白銀市需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農機裝備、耕地質量、農業節水等領域,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提升全市農業科技整體水平。通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白銀市有望進一步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