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乳製品 資訊詳情
中國乳業綠色轉型:邁向低碳發展的新路徑
 乳業 2025-03-26 21:48:1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我國乳製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行業規模與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在全球氣候治理背景下,乳業作為農業食品系統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亟需通過標準化建設推動全鏈條減碳行動。2024年《乳製品企業低碳評價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的發布,標誌著中國乳業正式開啟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階段。

一、行業低碳轉型面臨標準缺失痛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乳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乳企達654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620.9億元,乳製品產量達到3054.6萬噸。然而,行業碳排放管理長期缺乏統一規範:企業間核算方法差異顯著,產業鏈各環節減碳成效難以量化評估。國際經驗表明,歐盟等地區通過制定乳業全生命周期評價(LCA)標準,有效推動了減排進程。當前我國乳企雖已開展節能降耗實踐,但尚未形成覆蓋管理體系、能源結構、供應鏈協同的系統性評價框架。

二、碳排放監測體系構建亟待突破

在生產環節,頭部企業通過數位化改造建立了實時監控系統,例如某領軍企業開發的EMS管理系統可追蹤牧場糞污資源化率與乾燥塔熱能效率。但行業整體仍面臨數據採集難題:中小企業的碳核算多依賴人工記錄,區塊鏈溯源覆蓋率不足20%;牧場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點布局不完善,導致核算邊界模糊。專家指出,建立全鏈條碳足跡追蹤機制是實現精準減碳的基礎工程。

三、可持續包裝轉型的經濟性與系統性挑戰

《技術規範》要求企業採用不低於5%可降解或40%可回收材料,但當前行業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環保包裝成本較傳統材料高出35倍,某龍頭企業使用的植物基包裝單件成本增加0.3元;另一方面我國包裝回收率不足30%,尤其在中小城市缺乏有效回收網絡。專家建議構建"設計生產消費回收"閉環體系,通過政策補貼降低企業轉型壓力,並推動公眾參與形成循環經濟生態。

四、政策賦能與分級標準助力行業均衡發展

國家"雙碳"戰略要求下,乳業低碳轉型需強化頂層設計:通過建立階梯式團體標準,允許中小企業分階段達標;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技術創新與設備升級;加快碳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將牧場減排收益反哺養殖端的機制。某乳企試點顯示,碳資產收益共享模式可使牧場年增收8萬元。未來還需推動國內標準與歐盟CBAM等國際體系互認,降低出口隱性成本。

五、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競爭力

乳業低碳轉型既是環境責任,更是產業升級機遇。當行業普遍建立起涵蓋管理體系、能源結構、產業鏈協同的評價體系後,將形成可量化的綠色發展指標。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競爭力,更能通過消費端引導推動全民參與減碳行動。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深化,中國乳業有望在2030年前構建起兼具經濟性與可持續性的低碳發展範式,為全球食品行業提供東方智慧解決方案。

總結:本文分析顯示,標準化建設是破解乳業綠色轉型難題的核心抓手。通過完善碳核算體系、創新包裝材料應用模式、強化政策工具協同效應,中國乳製品行業正在走出一條生產高效、排放可控、循環可持續的低碳發展道路。未來需持續推動標準疊代與國際互認,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彰顯中國乳業的責任擔當與發展智慧。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乳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