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中國美妝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關鍵階段。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本土品牌憑藉產品創新和渠道深耕實現逆勢增長,但四大上市企業的分化趨勢顯著加劇。第二名爭奪戰因韓束、珀萊雅等品牌的強勢表現而懸念陡增,同時彩妝與香水品類的加速布局正重塑企業競爭版圖。面對國際巨頭的持續加碼和技術壁壘,如何通過細分賽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建立長期優勢,成為國貨美妝企業的核心命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美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上美股份發布的年報顯示,其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62.1%至67.93億元,主品牌韓束以80.9%的增速貢獻55.91億元收入。這一表現使其在行業排名中持續向上攀升。珀萊雅憑藉前三季度逼近70億元的營收規模,已穩居市場龍頭地位;而上海家化全年收入同比下滑至56.79億元,淨利潤同步下降,凸顯傳統企業轉型壓力。貝泰妮前三季度僅實現40億元營收,增速顯著放緩,其最終業績將直接影響第三名歸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微降1.1%至4357億元,但本土品牌銷售額逆勢增長7.46%,市場份額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隨著毛戈平成功上市,"化妝師品牌"模式引發行業關注。這類企業往往面臨個人IP依賴度高、商業化路徑狹窄的挑戰。早期嘗試者如花西子、完美日記雖曾通過營銷突圍,但過度側重流量投入導致口碑波動。國際案例顯示,海外知名化妝師品牌最終多選擇與大型集團合作(如植村秀之於歐萊雅),這種"大企業+專業IP"模式已被本土企業借鑑——珀萊雅收購彩棠後將其推入10億級陣營,2023年該品牌明星單品銷量均突破30萬件。
上美計劃推出的NAN Beauty與彩棠形成呼應,試圖通過化妝師資源嫁接集團研發、渠道優勢,實現品牌快速升級。這種合作模式既能為小眾品牌提供規模化支持,也為成熟企業開拓年輕消費群體創造觸點。
頭部企業正加速構建"主品牌+多品類矩陣"的防禦體系。韓束宣布將於2024年底推出首個香水系列,並同步布局彩妝產品;珀萊雅則備案了4款氣墊粉底液,強化其在彩妝領域的滲透。數據顯示,彩妝與香水因高復購率和利潤空間,成為本土品牌突破護膚品主導格局的關鍵賽道——以自然堂、佰草集為代表的傳統護膚大牌尚未在此領域推出現象級產品,這意味著存在巨大增長潛力。
兒童彩妝市場同樣暗藏機遇:紅色小象2024年售出40萬件相關產品,線上銷量居首。而香水品類因高度依賴品牌文化和調香技術壁壘,本土企業需在原料掌控、研發能力上持續投入,避免陷入低價競爭陷阱。
當前國貨美妝企業的核心差距仍體現在多品牌運營效率上。專家指出,建立"投資共創機制"或將成為破局關鍵——通過靈活的組織架構和資源調配,在保持主品牌優勢的同時孵化新賽道增長極。隨著韓束香水、NAN Beauty等新品類落地,頭部企業正試圖用差異化產品矩陣應對國際品牌的全方位衝擊。
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彩妝與香水作為高附加值品類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但要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本土品牌還需在核心技術突破、文化敘事構建和全球化布局上持續發力,方能在存量競爭中開闢新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