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化妝品 資訊詳情
2025年美妝市場數據情況分析:藥企不斷往核心研發轉型
 美妝 2025-04-18 15:39:17

  2025年,美妝市場持續升溫,成為眾多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數據顯示,2024年,部分藥企在美妝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引發了市場對藥企跨界美妝的高度關注。以馬應龍為例,其2024年美妝系列產品營收同比增長30%,這一亮眼數據背後,是藥企跨界美妝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現狀。過去十年,眾多藥企紛紛涉足美妝領域,試圖憑藉自身在醫藥研發、循證醫學等方面的優勢,重塑護膚品賽道。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嚴重以及營銷短板凸顯,藥企跨界美妝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護膚紅利逐漸見頂的當下,藥企又將目光投向了頭皮護理這一新興領域,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本文將深入剖析藥企跨界美妝的現狀、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為行業提供參考。

美妝市場數據情況分析

  一、藥企跨界美妝:從「降維打擊」到瓶頸困境

  近年來,美妝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吸引了眾多藥企紛紛跨界布局。《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美妝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雲南白藥、片仔癀、福瑞達等藥企均在美妝領域有所建樹,其中不乏薇諾娜、敷爾佳等明星品牌。這些品牌憑藉藥企在醫藥研發和循證醫學方面的優勢,在功能護膚領域脫穎而出,一度成為市場的寵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藥企的美妝品牌逐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增長放緩的瓶頸。以敷爾佳為例,其營收增速已從2019年的260%降至個位數,貝泰妮的淨利潤也開始下滑。這一現象背後,是藥企在跨界美妝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

  二、藥企美妝的困境:同質化與營銷短板

  藥企跨界美妝,雖然在研發和醫學背景上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市場競爭中,卻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和營銷短板的雙重困境。美妝市場數據情況分析從產品角度來看,面膜、面霜等護膚品仍是藥企轉型的主力方向,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已經高度同質化,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外,藥企在化妝品配方研發和概念驗證方面的能力相對薄弱,科研人員往往以做藥的單一組分思維看待產品功效,導致產品創新難度較大。在營銷方面,藥企的營銷邏輯較為保守,難以適應美妝行業高度市場化、強調社交屬性的特點。與傳統美妝巨頭和新銳品牌相比,藥企在銷售渠道和品牌故事打造上存在明顯不足,難以與消費者建立深度情感連接,這也是其在美妝市場中難以出現爆品的重要原因。

  三、藥企美妝的新藍海:頭皮護理市場的崛起

  面對護膚品市場的激烈競爭,部分藥企開始將目光轉向頭皮護理這一新興領域。數據顯示,2023年頭皮護理行業市場規模為636億元,預計到2028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753億元,且中高端洗護產品占比持續提升。這一趨勢表明,頭皮護理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雲南白藥的「養元青」品牌便是藥企成功開拓頭皮護理市場的典型代表。2024年年報顯示,「養元青」頭皮健康護理品牌營收4.22億元,同比增長超30%。在頭皮護理賽道上,藥企紛紛另闢蹊徑,從防脫、固發等功效層面入手,結合自身的獨家成分和研發優勢,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例如,巨子生物發布的「函得仕」主打養護毛囊、解決油屑敏脫問題;福瑞達推出的「即沐」提出平衡頭皮微生態的理念。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頭皮護理的多樣化需求,也為藥企在美妝領域開闢了新的增長點。

  四、藥企美妝的未來:從代工到核心研發的轉型

  在「藥妝熱」潮水褪去之後,藥企跨界美妝的未來發展方向逐漸清晰。從代工為主到結合獨家成分進行核心研發,藥企需要在美妝領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僅要求藥企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注重核心原料和專利的積累,還需要在營銷和渠道建設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一方面,藥企要充分發揮自身在醫藥研發和循證醫學方面的優勢,將中藥植物護膚和頭皮護理作為轉型的重點,開發出具有獨特功效和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另一方面,藥企要積極適應美妝行業的市場規律,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打造具有情感共鳴的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只有這樣,藥企才能在美妝領域實現真正的突圍,走出屬於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總結來看,2025年美妝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藥企跨界美妝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雖然部分藥企在美妝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藥企需要不斷調整戰略,加強研發創新,提升營銷能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頭皮護理市場的崛起為藥企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藥企要實現從代工到核心研發的轉型,還需要在產品、品牌和渠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布局和優化。未來,藥企跨界美妝的發展之路仍然漫長,但只要堅持創新和差異化競爭,藥企有望在美妝領域開創一片新天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美妝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