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正值全國春季農業生產關鍵期,一場圍繞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會議在江蘇宿遷召開,為全年"三農"工作錨定方向。此次會議聚焦春耕生產、科技賦能與防災減災等重點任務,系統部署了落實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具體舉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糧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會議明確將穩定糧油播種面積作為首要任務,要求各地主攻單產和品質提升。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國糧食產量目標鎖定1.4萬億斤左右,這意味著需要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通過優化種植結構和技術推廣實現增產突破。重點區域需落實春播任務,強化農資保障服務,確保關鍵農時節點不誤農事。
加快先進農機裝備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成為核心抓手。會議強調要推進適宜技術研發集成,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推動智能灌溉、精準施肥等技術落地。同時要求加強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建設,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應用,力爭在單產水平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面對極端天氣頻發的挑戰,會議提出"立足抗災奪豐收"的工作思路。具體措施包括完善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加快補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強化農業保險和應急物資儲備。特別指出要針對春季乾旱、倒春寒等易發災害制定預案,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防災減災效率。
在保障種糧收益方面,會議要求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同時部署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延續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試點中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原則,確保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此外,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結合,推動肉牛奶牛等特色養殖業紓困發展。
總結來看,此次會議構建了從田間管理到政策保障的全鏈條工作體系,既強調糧食安全這個底線任務,又突出科技和改革這兩個關鍵支撐點。通過系統性部署春耕生產、防災減損、產業升級等工作,為實現全年糧食穩產保供目標提供了堅實行動框架,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