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的同時,燃油車市場份額仍占據半壁江山。多家頭部車企在戰略布局中明確表態"不放棄燃油車賽道",這一現象折射出行業對動力技術路線多元化的深層思考。隨著市場格局變化與全球需求差異顯現,油電平權理念逐漸成為產業共識。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燃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國主流車企集體發聲強調燃油車的戰略價值:某頭部自主品牌高管指出"未來動力形式必然是多元化的",其2024年燃油車型銷量占比仍達59%,星瑞、星越L等燃油產品持續領跑細分市場。這種戰略選擇源於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在10萬15萬元主流價格帶中,78%用戶傾向燃油車;極寒地區及長途貨運場景下,燃油車偏好度更高達85%。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燃油乘用車銷量保持1857萬輛規模,市場韌性遠超預期。
頭部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強化燃油車競爭力:某自主三強成員近期推出柴油版硬派SUV和混動技術升級方案,同步推進經典車型智能化改造。這種戰略布局兼顧現實需求與長遠發展——海外市場仍保持76%80%的燃油車主導地位,而國內三四線城市燃油滲透率維持在60%以上。某車企2024年財報顯示,其燃油板塊毛利率較新能源業務高出9個百分點,在價格戰中展現出更強盈利韌性。
新能源滲透率階段性回調揭示市場真實圖景:2025年初國內新能源零售滲透率已從峰值53.7%回落至41.5%,燃油車市占率觸底反彈。這種波動背後是消費需求的差異化特徵——某車企海外市場銷量中,傳統燃油車型貢獻了68%的出口額。行業預測顯示,即使到2030年,中國燃油車仍將占據20%30%市場份額,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更是主流選擇。
車企普遍採用"雙軌並進"策略:某集團2024年新能源銷量占比達41%,但同步宣布將燃油車智能化改造投入提升35%。這種發展模式既符合政策導向(多地已取消新能源地方補貼),又滿足多元市場需求。行業分析表明,混合動力車型作為過渡方案正在加速崛起,預計到2030年國內混動市場空間將突破800萬輛/年。
結語
當產業界逐步走出"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協同發展正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數據顯示,堅持多元化動力戰略的企業在盈利能力和市場覆蓋度上表現更均衡——某車企憑藉燃油+電動雙輪驅動,在2024年實現綜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未來十年,這種技術路線並行發展的產業生態,或將定義中國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