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的織里鎮,一件小小的童裝正編織著產業發展的壯闊藍圖。作為全球兒童服裝的主要生產地,這裡每年產出20億件童裝,銷售額接近1000億元,並遠銷至165個國家和地區。從一條不足1平方公里的手工作坊聚集地發展為現代化產城融合的「中國童裝之都」,織里鎮用40餘年時間完成了產業蛻變,書寫了從傳統手工藝到全球化品牌的創新傳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衣服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初,「一根扁擔挑起兩個布包」的場景在織里鎮隨處可見。彼時,當地居民以刺繡床品為生,卻因偶然嘗試將零散布料改造成兒童連衣裙而發現了市場機遇。這些簡陋的服飾意外暢銷後,更多從業者轉向童裝生產,開啟了產業萌芽期。至90年代,隨著經濟開放區建設加速,織里鎮逐漸形成規模化集群效應,縫紉機從腳踩式升級為電動設備,企業數量和產能同步增長。2000年前後,專業園區的建成進一步鞏固了其區域品牌地位,童裝產業正式進入專業化發展階段。
2015年後,織里童裝在紅海競爭中開闢出差異化路徑。某企業一款校服風格表演服意外爆火後,全鎮迅速跟進,形成以8000萬件年產能、140億元銷售額為核心的校服產業鏈。從傳統棉麻布料到三防面料創新,從英倫風到運動款設計,細分市場成為產業增長的新引擎。與此同時,企業聚焦垂直領域深耕——有品牌專注童裝外套研發,組建超10人設計團隊,年推新品500餘款;有的通過供應鏈整合實現規模效應,帶動全鎮校服相關企業超千家。這種「專精化」策略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更讓織里童裝從單一品類走向多元化發展。
當國內市場趨於飽和時,「出海」成為產業進化的關鍵變量。跨境電商的崛起為織里插上了全球化翅膀:某外貿企業通過中東市場首年即實現2000萬元銷售額,2024年更將目標瞄準7000萬元營收;全鎮超1000家經營主體開通外貿業務,預計全年出口額達42.3億元,同比增長15%。為加速「出海」步伐,企業同步推進品牌註冊、海外實體店布局,並通過直播電商精準觸達國際客戶。政府層面則強化資源對接,舉辦跨境採購會、搭建物流通道,助力織里童裝從「賣產品」向「塑品牌」轉型。
結語:
40年間,織里鎮以童裝為紐帶,串聯起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的雙向賦能。從手工作坊到智能製造,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布局,其成功密碼在於持續創新、細分深耕和開放合作的疊加效應。如今,這片誕生於縫紉機聲響的土地正以「中國童裝之都」的姿態,在世界服裝產業版圖上勾勒出新的坐標——既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縮影,也是區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