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3月CPI增速顯著放緩至2.4%,核心CPI同比增幅回落至2.8%的水平,低於市場預期。這一數據疊加國際油價單日暴跌超5%、美股三大指數跌幅擴大至3%以上的劇烈波動,折射出當前經濟環境中的複雜矛盾:通脹壓力緩解可能為政策調整創造空間,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供需失衡正持續衝擊全球資本市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油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3月整體CPI同比增速降至2.4%,核心CPI增長2.8%。其中能源價格環比下降是主要驅動因素,汽油價格同比下降6.3%,帶動能源指數整體下滑2.4%。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價格因雞蛋等細分項上漲出現0.4%的環比增幅,而住房成本漲幅收窄至0.2%,創兩年來最低水平。儘管當前關稅政策影響尚未在數據中完全體現,但市場普遍預期汽車進口關稅將加劇行業成本壓力。
周四美股延續震盪態勢,道指盤中跌超2%,納指與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3%以上。此前一日因貿易政策調整引發的2960點暴漲被部分分析師視為"虛假繁榮",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仍未消散。國際油價同步走低,布油、美油期貨均下跌超5%,主要受兩大利空因素夾擊:歐佩克+意外增產導致供應過剩擔憂加劇,疊加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需求萎縮預期。
CPI數據公布後,市場對6月降息機率的預測升至67%。儘管通脹降溫為政策調整提供空間,但美聯儲面臨複雜權衡:若貿然放鬆可能削弱抗通脹信譽,而維持利率則需承擔經濟放緩風險。3月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已意識到貿易不確定性正在侵蝕消費與投資信心,未來需要在控制價格壓力和避免經濟增長失速之間尋找平衡點。
債券收益率曲線進一步陡化,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4.5%高位回落至4.326%,2年期品種下跌超11個基點。投資者轉向防禦性資產配置趨勢明顯: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板塊獲得資金青睞,黃金等避險資產需求上升。策略師警告稱,即使政策調整短期內緩解市場壓力,關稅帶來的結構性損傷可能持續影響企業盈利與經濟前景。
總結來看,3月通脹數據為美聯儲提供了更多政策靈活性,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引發的市場動盪仍未平息。能源價格波動、供應鏈風險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預期交織,使得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市場面臨多重考驗。在政策路徑尚未明朗化之際,投資者需警惕經濟指標與地緣政治因素疊加帶來的持續性衝擊,市場短期內或將繼續呈現高波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