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全面提升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水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近期發布重要通知,針對建築材料進場檢驗及檢測環節提出系統性要求。通過嚴格把控材料品質與施工標準,旨在從源頭消除安全隱患,推動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建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規明確要求各地嚴格落實「先檢後用」制度,全面加強建材進場檢驗力度。特別強調要杜絕劣質「工程窗」和地漏等關鍵材料流入施工現場,確保所有建築材料必須經過檢測機構認證合格方可使用。為保障樣本真實性,通知規定檢測機構需到工地隨機抽取樣品,並強化對虛假取樣行為的監督處罰,從流程上減少人為干預風險。
針對門窗、防水卷材等直接影響建築安全的核心材料,參建單位被要求適當提高抽樣檢查頻率。若發現某批次產品存在質量缺陷,需立即啟動擴大抽測程序,進一步驗證整體批次的可靠性。這一措施通過動態調整檢測密度,顯著提升了問題建材攔截效率。
通知對外窗和地漏等材料制定了具體技術指標:外窗必須檢測對角線尺寸、主型材壁厚、玻璃厚度三大結構參數,並嚴格考核氣密性、水密性和抗風壓性能;地漏則重點核查材質合規性、水封深度及密封結構設計。對於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將依法依規予以清除處理,嚴禁二次進場。
通過系統化強化建材質量管控,此次政策革新不僅明確了材料檢測的技術邊界,更構建了「預防監測處置」全鏈條管理體系。此舉既回應了社會對建築工程品質的關注,也為行業樹立起可量化的質量標杆。未來隨著監管措施的落地實施,將有效提升建築安全水平,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