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市場監管總局抽查揭示有機產品違規亂象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全國範圍內150批次有機產品開展認證有效性抽查,發現包括葡萄酒、藍莓酒在內的多類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結果顯示,共有4家葡萄酒企業和1家藍莓酒企業的8張有機認證證書被撤銷,涉及企業包括伊春市森驕山特產品公司等5家企業。抽檢顯示,部分有機葡萄酒檢出嘧霉胺、多菌靈等禁用化學農藥殘留,反映出有機生產環節存在違規用藥或污染風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葡萄酒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透視:有機證書撤銷背後的違禁物質問題
本次抽查覆蓋酒類、茶葉等七大類產品,共發現11批次產品不符合認證要求。其中,葡萄酒行業成為重災區:甘肅紅橋莊園2款干紅、煙臺朗斯特歌莉娜有機干紅、西班牙BODEGAS IBAESAS的格雲淳品光與水干紅等均被檢出違規成分。值得關注的是,「歌莉娜有機干紅」竟同時含有5種禁用殺菌劑,包括烯醯嗎啉和戊唑醇;橋畔貴人香有機白葡萄酒也檢出4種違禁農藥殘留。
違規根源:種植污染與加工管理疏漏並存
根據國家標準《GB/T 196302019》,有機生產嚴禁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僅允許礦物源、植物源等天然殺菌劑。此次抽檢暴露的三大違規路徑值得警惕:
部分種植者為防治病害,在葡萄園違規噴灑嘧霉胺、多菌靈等化學藥劑。這類廣譜殺菌劑雖能提升產量,卻嚴重違反有機標準對生態循環的要求。
有機葡萄園若毗鄰常規農田,可能因農藥漂移或灌溉水源污染引入禁用物質。例如風力傳播的顆粒物或受污染的灌溉水,均可能導致有機原料被動"染毒"。
葡萄酒生產常需同時處理有機與常規產品,若設備清洗不徹底、倉儲混放等問題未解決,極易造成成品交叉污染。本次抽檢顯示部分企業共用生產線卻缺乏有效隔離措施。
認證撤銷帶來多重後果:企業禁令與市場整頓
被撤銷證書的企業將面臨雙重限制:其一,1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有機認證;若存在故意使用違禁物質行為,則5年禁止重新認證。市場監管總局特別強調,涉事產品必須立即停止標註"有機"標識,相關電商渠道已全面下架問題商品。
此次行動凸顯監管部門對有機產業的嚴格監管態度。數據顯示,僅甘肅紅橋莊園就被撤銷8張證書,其有機葡萄種植基地(約106公頃)同步失去認證資格。西班牙酒莊BODEGAS IBAESAS的245噸原料及加工環節也遭波及,反映出進口產品同樣需接受同等嚴格核查。
行業警示與消費提醒:有機標準需全流程把控
該事件為有機產業敲響警鐘:從種植端的生態管理、到生產中的物理隔離,每個環節都關係認證有效性。企業若想維持有機資質,必須建立完善的溯源體系和風險防控機制。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核對認證標誌及追溯信息,選擇通過正規渠道認證的產品。
市場監管總局此次專項整治不僅淨化了有機產品市場環境,更強化了"禁用物質零容忍"的行業底線。未來隨著監管力度持續加強,有機產業或將迎來更嚴格的品質管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