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當今數位化時代,信息通信行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四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行業取得了眾多令人矚目的成就,為行業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站在2025年這個關鍵節點展望未來,信息通信行業將迎來更多機遇與變革。
(一)5G網絡建設成績卓著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售後市場信息通信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5G基站建設進展飛速。截至2024年底,累計建成425萬個5G基站,每萬人擁有30.2個,遠超「十四五」規劃中每萬人26個的目標,5G用戶數突破10.14億,普及率達56%,成功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在5G技術創新方面,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高達42%,還在國際組織中主導制定5G-A、6G等標準,5G網絡實現全國所有地市和縣城城區的全面覆蓋,覆蓋範圍之廣備受全球關注。
(二)5G應用廣泛拓展,網絡融合加速
到2025年1月末,5G應用已廣泛覆蓋國民經濟80個大類,工業網際網路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超過1.7萬個,形成20大典型應用場景。同時,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達26.56億戶,推動著「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不斷演進。截至2025年2月末,我國千兆光纖寬帶(10G-PON)埠超2892萬個,具備覆蓋超5億戶家庭的能力,「雙千兆」協同為眾多場景提供了高速、低時延的網絡支持。
(三)算力布局優化,算力規模提升
「十四五」期間實施的「東數西算」工程成效顯著,啟動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建設。2024年,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而且,58.3%的算力中心已連接到國家骨幹網,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實現20毫秒時延保障能力,全國65%的省市能在5毫秒內連接到一個算力數據集群。
(一)人工智慧與信息通信深度融合,賦能全行業發展
2025年及「十五五」期間,AI大模型將實現產業化發展。基礎電信運營商會加大AI技術研發投入,推動通用大模型在政務、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規模化應用,實現「人工智慧+」全行業賦能。在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上,將進一步深化超大規模智算中心布局,為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等行業提供高效AI訓練和推理服務。AI手機、AIPC、智能機器人等AI終端設備也將逐漸普及,推動人機互動從「連接」向「認知」升級。
(二)5G-A與萬兆光網引領網絡升級,拓展應用邊界
「十五五」期間,5G-A與萬兆光網將全面普及。5G-A將朝著通感一體、無源物聯方向演進,應用場景拓展到工業控制、低空經濟、車聯網等垂直領域。萬兆光網建設將在試點基礎上推廣50G-PON技術,實現家庭萬兆接入、園區萬兆互聯,為8K/VR超高清視頻、遠程醫療等應用提供有力支撐。5G-A與光網深度融合,將構建「空天地海」全域覆蓋的高速網絡,有力推動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
(三)6G技術研發加速,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十五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聚焦太赫茲通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通感智算融合等核心技術展開攻關。信息通信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我國將在6G技術領域主導或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通過技術突破鞏固在全球信息通信領域的地位,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四)聚焦四大方向,支撐國家戰略建設
「十五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領域將圍繞技術自主化、應用智能化、設施綠色化、服務普惠化四大方向發展,全面支撐數字中國和科技強國建設。藉助6G、「人工智慧+」、衛星網際網路等前沿技術突破,以及算力網絡的不斷完善,信息通信行業將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助力我國在全球數位化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十四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行業在5G網絡建設、應用拓展、算力布局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行業發展築牢根基。展望2025年及「十五五」期間,信息通信行業在人工智慧融合、網絡升級、6G研發以及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的深入拓展,信息通信行業將持續為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注入強大動力,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推動我國在數字經濟時代邁向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