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房地產開發 資訊詳情
建築廢棄物治理升級:新規推動全鏈條污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
 建築 2025-04-17 12:05:16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築廢棄物已成為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要領域。生態環境部即將出台的新規將系統性規範建築垃圾從產生到處置的全流程管理,通過強化分類管控、提升資源化利用率等手段,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這一政策不僅回應了當前生態治理需求,更被視為推動綠色經濟轉型的關鍵舉措。

  一、建築垃圾污染防治新規即將實施,推動行業規範化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建築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的《建築垃圾污染控制技術規範》進入徵求意見階段,標誌著我國在建築廢棄物管理領域邁出重要一步。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建築垃圾年產生量已超過30億噸,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以上,成為最大的城市固體廢物來源。新規要求從工程渣土、拆除廢料到裝修垃圾等各類建築廢棄物實施全生命周期監管,旨在通過標準化治理手段降低環境風險,並為資源化利用創造條件。

  二、建築垃圾環境問題突出,跨區域管理亟待加強

  當前我國建築垃圾污染主要表現為違規傾倒、混合填埋及跨省轉移等問題。未分類的建築垃圾中混雜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在堆存過程中易通過滲濾液污染土壤和水體;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混合處理則進一步加劇二次污染風險。此外,部分區域因收運體系不完善導致處置設施缺口擴大,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瓶頸。

  三、新規強化分類管控,構建全鏈條污染防治體系

  技術規範明確要求對工程渣土、拆除廢料等不同類別的建築廢棄物實施差異化管理:

  1. 源頭分類細化:裝修垃圾需獨立存放並實現封閉式管理,避免與生活垃圾混雜;施工中發現的危險廢物須單獨收集交由專業機構處理。

  2. 運輸過程監管升級:通過衛星定位、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對建築垃圾運輸進行實時追蹤,減少偷排漏排行為。

  3. 末端處置規範化:要求各地加快消納場所建設,並推動再生骨料、牆體材料等資源化產品的規模化應用。

  四、多維度政策協同發力,助力循環經濟建設

  新規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及「十四五」規劃形成政策合力,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60%的目標。通過推進分類拆除、完善再生產品標準體系,新規將加速建材行業從依賴天然資源向利用廢棄物轉型。例如,工程渣土回填等低風險利用可降低土壤污染風險,而再生骨料替代傳統砂石則能減少礦山開採對生態的破壞。

  五、建築垃圾資源化催生千億級產業,推動綠色經濟轉型

  專家預測,在政策驅動下,我國建築垃圾處理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到2030年,相關產業產值有望突破3300億元,涵蓋分揀設備製造、再生材料生產及環保設施建設等領域。通過規模化利用建築廢棄物,不僅能減少填埋占地和污染治理成本,還可降低建材生產環節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總結:

  新規的出台標誌著我國建築垃圾管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轉變,通過標準化、智能化手段構建全鏈條治理體系。在污染防治要求趨嚴與循環經濟政策加持下,行業將加速形成資源化利用閉環,既破解環境隱患,又釋放綠色經濟潛能。未來需進一步完善跨區域協同機制和技術支撐體系,確保政策紅利轉化為可持續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建築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