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規模擴大及工傷職工異地就醫需求增長,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加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破解工傷保險異地結算難題,相關部門聯合部署新階段改革方案,明確分步實現三級醫療機構全覆蓋目標,並強化輔助器具配置與康復服務的跨省聯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輔助器具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政策要求,2025年4月起至年底,原試點地區需確保30%以上的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開通跨省直接結算功能,新納入地區的至少一家三級機構也須完成改造。到2026年底前,這一比例將提升至原試點區域的50%,而新增地區則達到30%以上覆蓋率。至"十五五"期末,全國所有三級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均需實現跨省直接結算能力。
政策特別強調對康復治療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支持力度。明確要求到2026年底,各省50%以上的此類服務機構須具備跨省直接結算條件;至"十五五"期末全面覆蓋。此舉將顯著提升截肢患者假肢適配、燒傷後遺症修復等特殊醫療需求的異地服務效率。
為應對特定工傷群體的就醫痛點,政策要求各省結合實際需求,推動職業病防治院、骨科醫院及燒傷整形專科機構納入直接結算網絡。通過定向強化相關協議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確保高風險行業從業者能夠更便捷地獲得專業化異地診療和輔助器具服務。
此次改革不僅覆蓋醫療服務端,還同步推進經辦系統升級與數據互通。通過建立標準化業務流程和結算規則,實現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無縫銜接,切實減少參保人員墊資跑腿負擔。
總結來看,這項涵蓋醫療機構分級建設、服務領域精準擴展及專科資源優化配置的改革方案,標誌著我國工傷保險跨省就醫保障進入系統化實施階段。通過分步推進三級機構全覆蓋和重點專科強化,將有效破解異地工傷職工醫療費用結算難題,同時促進輔助器具適配等特殊需求的服務可及性提升,為構建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