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多重挑戰,美股市場晶片股表現疲軟。北京時間4月16日晚,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其中道指下跌0.44%,納指下跌1.98%,標普500指數下跌1.15%。晶片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多家知名半導體企業股價大幅下挫。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當晚22點55分左右,晶片股普遍表現不佳。阿斯麥股價下跌超過5%,超威半導體下跌近7%,英偉達下跌近7%,台積電下跌超過3%。這一現象反映出市場對半導體行業前景的擔憂。
英偉達近日發布文件稱,公司收到美國政府通知,H20晶片及達到H20內存帶寬、互連帶寬等的晶片向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需要獲得許可證。英偉達預計,公司將在第一季度業績中計入大約55億美元的費用,這些費用與H20系列晶片相關的庫存、採購承諾及相關儲備有關。
另一家半導體公司也表示,美國出口管制政策適用於其MI308系列產品,預計將申請相關許可證,但尚不能保證獲准。該公司預計出口管制可能導致最高約8億美元的費用。
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風向標」,阿斯麥最新財報指引不及預期。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77.4億歐元,符合市場預期;淨利潤為23.6億歐元,同比增長92.4%,好於市場預期。然而,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預計收入為72億至77億歐元,低於市場預期的77.6億歐元。
阿斯麥還表示,關稅增加了其2025年和2026年前景的不確定性。公司財務長指出,關稅會帶來間接影響,如對全球經濟增長、整體市場需求的衝擊。現在討論這些影響還為時尚早,因此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
美國多家小企業近日聯合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政府,認為在沒有國會批准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無權宣布全面加征關稅的措施,要求阻止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實施關稅措施。這些發起訴訟的企業表示,加征關稅對其造成了「嚴重損害」。
其中一家企業表示,今年已經為進口商品多支付2.5萬美元關稅,2026年預計將面臨120萬美元關稅成本,關稅重負讓企業難以生存。法律界人士認為,政府加征關稅是否合法最終將由美國最高法院決定,最高法院很可能會作出對政府不利的判決。
全球半導體行業正面臨出口管制、關稅政策等多重挑戰,這些因素對企業的業績和前景產生了顯著影響。美股市場晶片股的集體下挫反映出市場對行業未來的擔憂。與此同時,美國小企業對政府關稅政策的訴訟也凸顯了政策對企業的實際影響。未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將受到政策、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企業需要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以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