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年報披露季收官,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呈現溫和復甦態勢。2024年,A股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約合6022億元,創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約13%。在人工智慧逐步落地、消費電子復甦以及國產替代深化等因素帶動下,半導體行業運營效率整體提升,庫存「堰塞湖」得到化解,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增長。北方華創接替中芯國際成為A股半導體「盈利王」,細分行業中,數字晶片設計、集成電路封測以及半導體設備行業業績復甦顯著。2025年,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進一步落地,半導體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在人工智慧逐步落地、消費電子復甦以及國產替代深化等因素帶動下,A股半導體行業營收規模再創新高,營收增速超過淨利增速,運營效率得到整體提升。2024年,A股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22億元,歸母淨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約13%,銷售毛利率中位數比上年度下降約兩個百分點至31%。此外,2025年一季度行業歸母淨利潤約合79億元,同比增長約15%,盈利增速有所提升。
細分行業中,數字晶片設計、集成電路封測以及半導體設備行業業績復甦顯著,去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然而,模擬晶片、分立器件、集成電路製造以及材料盈利增速下滑,產能爬坡折舊壓力大、部分細分賽道競爭惡化、研發費用增長等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
半導體行業分析顯示隨著半導體行業逐步復甦,整體庫存消化節奏加速,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增長。儘管去年行業存貨整體同比增長約兩成,但存貨周轉天數均值從上年度194天回落至168天,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則同比提升約13%。例如,通富微電通過加強應收帳款管理和優化存貨管理,實現了歸母淨利潤的大幅增長;艾為電子的存貨周轉天數也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優水平,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四倍。
以歸母淨利潤規模為維度分析,A股半導體設備廠商「含金量」提升,盈利能力顯著增強。2024年,北方華創以56億元歸母淨利潤規模趕超中芯國際,成為新的A股半導體「盈利王」。此外,韋爾股份和海光信息盈利規模居前,中微公司與盛美上海等設備廠商也挺進行業前十。
半導體測試設備商長川科技在設備賽道中盈利增速居前,去年歸母淨利潤實現4.58億元,同比增長9倍,並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26倍增長。公司表示,去年行業回暖,市場需求旺盛,設備銷售量較上年增長近七成。此外,公司集成電路高端智能製造基地項目建設完成,計劃於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投產。
測試廠商華峰測控高管指出,先進封裝技術以及AI、5G、物聯網等應用持續帶動了測試設備的需求提升,預計2025年AI相關國產大算力、高端模擬晶片測試需求呈增長態勢。半導體設備的繁榮也帶動了上游設備零部件廠商的業績,先鋒精科去年歸母淨利潤約2億元,同比增長166.52%。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受益於國內半導體行業市場需求回暖及半導體設備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加速,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產能利用率提升,攤薄了固定成本,帶動公司利潤增長。綜合訂單和客戶反饋,先鋒精科預計2025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整體還處於上升周期。
細分行業中,以數字晶片為代表的晶片設計廠商呈現出強勢復甦態勢,率先兌現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紅利。統計顯示,數字晶片行業去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勁增約2倍達到136億元,且行業銷售毛利率連續提升,2025年一季度均值達到35.82%。在人工智慧概念催化下,海光信息與寒武紀-U已經新晉為半導體市值頭部梯隊。
海光信息作為國產處理器頭部企業,去年歸母淨利潤19.31億元,同比增長約五成;2025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75%,合同負債持續擴展,從去年底9億元增至今年一季度32億元。寒武紀-U作為A股算力龍頭,受益於人工智慧應用落地,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實現11.11億元,規模幾乎追平去年全年,歸母淨利潤同比扭虧實現3.55億元,繼去年第四季度扭虧後再度實現盈利,公司合同負債也環比增加。
端側人工智慧個股也迎來業績爆發。瑞芯微去年歸母淨利潤實現5.95億元,同比增長3.41倍;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約2倍。公司高管指出,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內AI大模型技術開源化,為邊緣、端側的AIoT快速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公司受益於電子行業復甦以及端側應用爆發,汽車電子、機器視覺等領域增長迅猛。
對於晶片設計行業,盈利基本盤還是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等消費電子復甦與升級。主營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的思特威-W盈利增速在全部半導體行業中問鼎,去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27倍至3.93億元,公司應用於高階旗艦手機5000萬像素產品等出貨量均同比大幅上升,汽車電子、智慧安防等銷售也大幅提升。圖像傳感器龍頭韋爾股份盈利也大幅增長,去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5倍至約33億元,毛利率水平持續提升。公司介紹,去年圖像傳感器來自智慧型手機及汽車市場的營業收入增速明顯,貢獻了圖像傳感器業務超八成的收入規模;此外,來自新興市場、物聯網、醫療等應用市場的收入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在存儲行業周期復甦與漲價催化下,德明利去年盈利同比增長13倍,增速位居全行業第二,兆易創新同比增長近6倍。
總結
2024年,A股半導體行業在人工智慧、消費電子復甦以及國產替代等因素的推動下,呈現溫和復甦態勢。行業營收規模創新高,庫存優化,經營效率提升。半導體設備廠商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北方華創成為新的「盈利王」,測試設備商長川科技盈利增速居前。AI業務迎來業績兌現期,數字晶片設計廠商強勢復甦,海光信息與寒武紀-U市值位居行業前列,端側人工智慧個股瑞芯微業績爆發。晶片設計行業盈利基本盤來自消費電子復甦與升級,思特威-W、韋爾股份、德明利等企業盈利大幅增長。2025年,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進一步落地,半導體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