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醫學裝備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24年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1.35萬億元,成為全球醫學裝備領域產品類別和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這一成就的背後,是我國醫學裝備企業在多個關鍵領域不斷突破、創新的成果。從心臟疾病治療到腫瘤精準打擊,再到醫學影像的高精尖技術,國產醫學裝備正以強勁的勢頭崛起,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在心臟疾病治療領域,醫學裝備的創新為眾多患者帶來了希望。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國內有超1000萬心力衰竭患者,全球則有6000多萬,老齡化和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雙重壓力促使心衰患病率不斷增加。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人工心臟的研發成為關鍵突破點。
人工心臟並非人體心臟的複製品或替代品,而是一種輔助心臟工作的植入式金屬裝置,學名「心室輔助系統」。它通過類似水泵的工作原理,將血液從天然心臟的心室中引導出來,提升壓力後送進主動脈,使血液得以在全身循環。這樣,病變的心臟可以在低負荷下工作,減輕負擔。人工心臟的製造涉及材料學、流體力學、電機和算法控制等諸多學科領域,技術難度極高,曾一度被西方國家壟斷。
醫學裝備市場情況分析提到近年來,國內企業奮起直追,取得了顯著成果。永仁心醫療於2019年獲批上市的EVAHEART成為中國第一款長期型人工心臟,設計壽命長達30年。該產品不僅幫助患者延續生命,還助力部分患者實現心臟功能的恢復。例如,一位患有擴張性心肌病的患者在植入該人工心臟後,心臟功能得以恢復,最終成功拆除「鋼鐵心」。目前,永仁心醫療的人工心臟一、二級零部件已全部完成國產化,隨著產能提升和市占率的提高,未來將有更多患者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用上國產人工心臟。
在腫瘤治療領域,醫學裝備的精準化發展為患者帶來了福音。遼寧省長海縣的張先生曾被查出左側大腦膠質瘤,這是一種惡性腫瘤,術後復發率高。如何精準遏制腫瘤?國產伽瑪刀發揮了重要作用。
伽瑪刀,又稱「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是一種通過將伽瑪射線幾何聚集、精確定位,經單次或多次集中照射於腫瘤病灶,以致死性照射劑量摧毀腫瘤組織的設備。與傳統手術相比,伽瑪刀治療後患者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且無需全身麻醉。大醫集團自主研發的CybeRay伽瑪刀具備實時影像引導技術,實現了「可視化」放療,精度可達亞毫米級。
在研發過程中,大醫集團每年投入營收的三到四成用於創新,逐漸掌握了患者定位、劑量規劃等核心技術。通過引入實時影像技術,伽瑪刀在放療過程中能夠動態追蹤病灶位置,即便患者身體姿態發生變化,也能確保精確打擊病灶。如今,國產伽瑪刀已比肩國際先進水平,進入歐美等市場,國產化率達到了95%。預計年底,最後5%未完成國產化替代的零部件也將實現突破,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造福更多患者。
在醫學影像領域,國產醫學裝備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醫學影像技術是臨床診療中的「眼睛」,利用物理手段獲取生命信息,可實現健康的可視化,是推動臨床疾病預警、診斷和治療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自2011年成立以來,聯影集團深耕醫學影像等多個細分領域,致力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創業之初,國內相關產業鏈中關鍵零部件廠家幾乎一片空白,產業鏈上游技術儲備落後已開發國家10年以上。聯影集團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核心技術,並逐步搭建起符合高端醫療裝備需求的生產體系。2021年,聯影醫療推出全球首款人體全身5T磁共振系統,結束了3T作為全身成像最高場強長達20年的歷史。5T磁共振系統帶來的跨越,就像從「印象派油畫」到「超寫實工筆畫」的躍遷,不僅讓醫生能夠清晰看見關節四肢,還能顯現心臟、腹部的精微結構,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更精準的依據。
聯影集團的成功秘訣在於創新。公司堅持全線覆蓋、自主研發,掌握全部核心技術,並對標國際頂尖標準。通過持續創新,聯影集團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為構建「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轉化醫學—產業轉化」全鏈條創新協同平台貢獻力量,助力中國醫學裝備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四、總結
2025年,我國醫學裝備市場在創新的推動下取得了顯著成就。從人工心臟到伽瑪刀,再到醫學影像設備,國產醫學裝備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了突破,不僅提升了國內醫學裝備的整體水平,也為全球醫學裝備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成果的湧現,國產醫學裝備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領跑,為人民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