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際油價在「五一」假期期間持續下挫,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均出現顯著下跌。5月5日,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99%,報57.1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73%,報60.23美元/桶。假期期間,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分別累計下跌4.1%和3.6%。這一趨勢的背後,既有OPEC+增產的影響,也有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隱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油價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5月3日,OPEC+會議決定,曾在2023年4月和11月進行自願減產的8個成員國將於6月增產41.4萬桶/日。這一超預期增產行為引發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分析認為,OPEC+內部存在矛盾,部分成員國在減產期間超額增產,導致沙特希望通過擴產來懲罰這些國家。例如,哈薩克斯坦自2022年10月以來產量配額均值為155萬桶/日,但實際產量長期高於配額,2025年2月和3月份超額產量分別為31萬桶/日和39萬桶/日。
此外,地緣政治博弈也影響了OPEC+的決策。沙特積極向美國示好,配合美國與伊朗的核談判,通過擴產來降低油價。美國關稅政策導致進口成本上升,國內再通脹壓力增加,川普多次呼籲OPEC+增產以緩解油價壓力。
在供應增加的同時,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也面臨下調風險。IMF於4月份將全球經濟增速下調至2.8%,反映出關稅擾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此外,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部分原油消費被電力、LNG等能源替代,導致原油需求增量不足。預計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僅為1%左右。
儘管歐美煉廠檢修結束,且6—8月是北半球出行旺季,油價大跌可能刺激成品油消費,出現「旺季超旺」的情況。但從遠期來看,貿易局勢緊張背景下,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原油需求增長乏力。
儘管油價面臨下行壓力,但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為油價提供了重要支撐。根據統計,美國現有活躍鑽機運營成本集中在26~45美元/桶,平均值為41美元/桶,新鑽井盈虧平衡價格約為65美元/桶。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美國現有鑽機仍有利潤空間,油價下方支撐逐漸增強。
綜合來看,OPEC+擴大增產規模後,油價下方的支撐減弱。在貿易局勢緊張背景下,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雖然近期原油基本面仍然健康,但旺季需求和低庫存只能對油價形成托底,不能成為油價上行的驅動。油價上漲的潛在驅動取決於新增制裁或地緣風險。如果美國希望降低油價,那麼出現極端制裁的機率較低。而且,OPEC+有充足的閒置產能,有能力和意願彌補供需缺口,油價上漲空間極為有限。
短期來看,布倫特原油價格震盪區間為55~65美元/桶。油價上漲的機率和空間均小於下跌的機率和空間,原油交易的大方向應以逢高沽空為主。
國際油價在供需雙重利空的壓制下持續下探,OPEC+增產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是主要影響因素。儘管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為油價提供了一定支撐,但市場整體缺乏上行動力。未來,油價走勢將取決於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經濟復甦情況,短期內震盪下行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