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藥品 資訊詳情
美國藥品供應鏈變革:本土生產與關稅政策的雙重挑戰
 藥品 2025-05-06 16:18:19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美國在藥品供應鏈領域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旨在推動本土藥品生產並加強對外國製藥設施的監管。這些措施包括簡化藥品審查流程、增加對外國生產工廠的檢查力度,以及計劃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然而,這些政策也引發了製藥行業的擔憂,尤其是對藥品價格和供應鏈穩定性的潛在影響。

  一、簡化審查流程以推動本土藥品生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藥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國近期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藥品監管機構簡化藥品審查流程,以加速本土處方藥的生產。這一舉措旨在減少對外國藥品的依賴,提升國內製藥能力。監管機構還計劃增加對外國製藥設施的檢查頻率,並實施「突擊」檢查,以確保藥品質量和安全性。此外,外國生產工廠的檢查費用將提高,不合規的工廠將被公開列入名單。

  二、關稅政策或推高藥品價格

  除了加強監管,美國還計劃在未來兩周內宣布針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政策。這一舉措可能大幅推高美國藥品的價格,尤其是在本土生產設施尚未完全建成的情況下。數據顯示,美國約90%的處方藥是基礎藥品,包括抗生素和升壓藥等仿製藥。這些藥品的生產成本較低,主要依賴進口。對仿製藥徵收關稅可能導致部分企業退出美國市場,進而加劇藥品短缺問題。

  三、製藥行業對政策的抵制與擔憂

  部分製藥公司對關稅政策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將阻礙在美國的研發和製造投資。有行業領袖指出,關稅並不能解決藥品供應鏈的「國家安全」問題,反而可能對藥品供應造成負面影響。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進口了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藥品,其中73%來自歐洲,主要是愛爾蘭、德國和瑞士。關稅政策可能進一步推高這些藥品的成本,影響患者的負擔能力。

  四、本土生產設施建設的長期挑戰

  儘管美國計劃通過新建藥品生產設施來減少對外國藥品的依賴,但這一過程可能需要5到10年時間。在此期間,藥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可能面臨考驗。此外,本土生產設施的建設成本較高,可能導致藥品價格進一步上漲。數據顯示,美國製藥行業的製造規模在過去幾十年大幅萎縮,大部分藥品活性成分的生產已轉移到中國和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勞動力和其他生產環節的成本較低。

  總結

  美國在藥品供應鏈領域的政策調整,旨在提升本土生產能力並加強對外國製藥設施的監管。然而,這些措施也帶來了藥品價格上漲和供應鏈穩定性的挑戰。關稅政策可能對仿製藥市場造成衝擊,而本土生產設施的建設則需要較長時間。如何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同時控制成本,將是美國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藥品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