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金融管理部門圍繞穩市場、穩預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政策工具,旨在通過優化貨幣政策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工具不僅涵蓋了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還通過結構性調整,精準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消費升級、普惠金融等領域,為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工具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金融管理部門推出了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其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調整尤為引人注目。此次政策首次全面下調了各類結構性工具利率,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利率普遍下調0.25個百分點。例如,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1.75%降至1.5%,抵押補充貸款利率從2.25%降至2%。這一調整不僅降低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還進一步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金融管理部門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重要渠道,其利率的下調有助於強化政策激勵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達5.9萬億元,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方式。此次降息將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在樓市方面,金融管理部門下調了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從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調整。這一舉措旨在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在股市方面,優化了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將5000億元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額度合併使用,總額度達到8000億元。這一調整有助於穩定資本市場,增強市場流動性。
為支持消費升級和養老產業發展,金融管理部門正式推出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服務消費和養老產業的信貸支持。同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與調降再貸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支持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貸款投放。這一政策工具不僅有助於激發服務消費潛力,還能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金融管理部門還增加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總額度達到8000億元,並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戶的額度和支持技術改造項目貸款的額度打通使用。這一舉措旨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快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投放,推動科技金融發展,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金融管理部門表示,未來將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和各項工具使用效果,適時擴大工具規模、完善政策要素或創設新的政策工具。這一表態表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在未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支持擴內需、挖掘新動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結
此次金融管理部門推出的一攬子政策工具,通過數量型、價格型和結構型政策的協同發力,精準支持了科技創新、消費升級、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這些工具不僅降低了融資成本,還通過優化結構,引導資金流向經濟薄弱環節,為經濟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隨著政策工具的進一步優化和創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將持續增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