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金融監管部門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通過多種金融工具的組合運用,穩定市場預期,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措施涵蓋了貨幣政策調整、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融資優化等多個領域,展現了監管部門在複雜經濟環境下的積極作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工具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央行推出了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降准降息、優化結構性工具等三大類共十項舉措。首先,央行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向市場釋放約1萬億元的長期流動性。其次,政策利率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分別下調0.1和0.25個百分點,進一步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此外,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下調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預計每年將為居民節省超過200億元的利息支出。
在資本市場方面,監管部門優化了兩項支持工具,總額度達到8000億元。其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額度合併使用,參與機構範圍擴大至40家,貸款最長期限延長至3年。這些措施旨在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增強市場信心。同時,監管部門還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範圍,為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
為穩定房地產市場,金融監管部門加快完善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目前,商業銀行審批通過的「白名單」貸款已增至6.7萬億元,支持了1600多萬套住宅的建設和交付。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繼續優化房地產開發、個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貸款管理辦法,確保房地產融資穩定,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鞏固市場穩定態勢。
在科技創新領域,監管部門推出多項金融支持措施,包括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3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總額度達到8000億元。此外,債券市場「科技板」相關政策和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預計將有近100家市場機構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為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長期限債券,監管部門還創設了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通過多樣化的增信措施,降低發債融資成本,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在公募基金領域,監管部門研究制定了《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重點改革基金運營模式,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通過優化主動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業績差的基金將少收管理費,督促行業回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源。同時,監管部門將把業績是否跑贏基準、投資者盈虧情況等指標納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考核體系,推動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
面對美國加征關稅的衝擊,監管部門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外貿企業穩定經營。具體措施包括強化金融紓困,推動銀行加快落實各項穩外貿政策,確保應貸盡貸、應續盡續;優化出口信用保險監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穩定企業接單和出口信心;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推出專屬產品,推動內貿險擴面提額,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市場。
總結
此次金融監管部門推出的多項政策措施,展現了在複雜經濟環境下的積極作為。通過降准降息、優化資本市場支持工具、完善房地產融資制度、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支持、深化公募基金改革等多方面的努力,監管部門旨在穩定市場預期,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措施不僅為市場注入了更多流動性,也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更多融資便利,展現了監管部門在應對複雜經濟形勢中的堅定決心和靈活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