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政策文件,支持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該政策聚焦數位技術與金融服務融合創新,提出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構建技術研發與應用體系,並強化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政策明確支持南沙建設關鍵數位技術中心,包括區塊鏈研發認證中心、人工智慧算力中心以及數據安全測評平台。通過整合前沿技術研發資源,推動智能算法與金融服務場景結合,例如信用評估模型優化和跨境支付系統升級。此舉將加速南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數位技術創新策源地。
廣州數據交易所被賦予重要角色,政策要求完善其數據交易綜合服務體系,並首次提出與香港獲許可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建立合作對接機制。雙方將在合規框架下探索數字資產確權登記、跨境數據流動等創新模式,推動形成粵港澳三地互認的數據流通標準體系。
為應對技術創新帶來的新型風險,政策提出建設覆蓋全鏈條的數位化監管平台。該系統將運用人工智慧實時監測算法模型風險,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資金流向可追溯,並利用大數據分析預警異常交易行為,形成"科技賦能+制度約束"的雙重保障機制。
政策特別強調與港澳地區的協同發展,鼓勵南沙金融機構聯合港澳機構開發跨境智能投顧產品、區塊鏈貿易融資系統等應用。同時支持三地高校共建人工智慧實驗室,在反洗錢監測、綠色金融認證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形成跨區域協作示範效應。
總結來看,該政策通過構建"技術研發場景應用數據流通風險防控"四位一體的數字金融生態體系,不僅為南沙打造粵港澳合作數字經濟示範區提供制度保障,更將加速我國金融科技標準與國際接軌。隨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深化應用,預計未來三年南沙數字金融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量級,成為灣區經濟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