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與慢性病管理需求激增的矛盾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支撐的上門護理服務模式正突破傳統就醫場景限制,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健康管理網絡。這種融合數位技術與專業照護的服務創新,正在成為提升全民健康服務水平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健康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現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億,其中約4500萬失能失智老人面臨就醫困難。網際網路+護理通過智能平台將醫療資源精準延伸至家庭場景,為行動不便患者提供免於奔波的個性化服務。行業專家指出,該模式不僅降低家屬照護負擔,更使慢性病管理、術後康復等長期需求在家即可獲得專業支持。
當前市場化的網際網路護理平台已形成多層次服務能力,以某頭部健康服務平台為例,其提供的7大類62項服務涵蓋基礎醫療操作(如打針採血)、專項護理(壓瘡處理)及健康管理延伸項目。這種服務矩陣既包括傳統臨床技能的居家應用,也開發了遠程指導、智能設備調試等數位化創新場景。
為應對服務質量提升需求,平台方正通過"領航者計劃"等舉措完善護理人才體系。入選護士需接受標準化培訓並持續更新技能庫,重點強化風險評估、醫患溝通及應急處理能力。這種職業路徑設計不僅提供保底收入和穩定訂單,更推動從業人員從單純操作型向健康管理顧問轉型。
該模式通過智能分診將基層護理需求分流至居家場景,使醫療機構得以集中資源救治危急重症患者。據測算,單次上門服務平均可減少患者往返醫院3.2小時行程,這種效率革新正在重塑分級診療格局,為破解"看病難"提供新解法。
結語: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網際網路+護理正從新興業態向基礎健康服務設施演進。隨著標準化體系的逐步完善和服務範圍持續擴展,這種"指尖上的醫療照護"將惠及更多家庭,成為我國應對老齡化挑戰、構建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關鍵支柱。未來通過技術賦能與專業深耕,居家健康管理必將在提升人民健康福祉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