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教育 資訊詳情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新生態:中小學AI素養培育與應用規範出台
 教育 2025-05-13 14:30:19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迎來智能化發展的新篇章。近日,教育部正式發布《中小學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慧使用指南(2025年版)》,系統規劃了從認知啟蒙到創新實踐的人工智慧教育路徑,並針對技術應用的安全邊界與教學場景提出明確要求。這兩份文件的出台,標誌著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人工智慧素養培育進入體系化、規範化的新階段。

  一、構建螺旋式課程體系 推進AI素養全學段覆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教育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以素養培育為核心目標,《中小學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指南》設計了分層遞進的課程框架:小學階段通過趣味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技術認知;初中階段深化基礎原理與工具應用能力培養;高中階段則注重系統思維訓練與創新項目實踐。該體系強調「螺旋式」知識結構,確保學生在不同學段持續深化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並推動教育模式從局部試點向全域普及轉變。

  二、生成式AI分層應用 強調技術倫理與批判性思考

  《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慧使用指南》首次針對各學段提出差異化應用規範。小學階段嚴格限定工具使用場景,要求教師和家長共同監督開放式內容創作功能的合理運用;初中生可參與生成內容邏輯分析訓練,並通過交叉驗證培養信息鑑別能力;高中生則被鼓勵深入探究技術原理與社會影響評估。文件特別強調禁止直接複製AI生成內容作為學業成果,並限制創造性任務中的人工智慧濫用,避免學生形成「代勞式」依賴。

  三、評價體系革新:從單一結果到成長檔案

  在教育質量監測方面,《通識教育指南》創新構建了「過程性+結果性」雙維度評價機制。通過記錄學生參與項目設計、算法思維訓練等關鍵節點的表現,生成動態素養發展檔案。鼓勵各地探索將人工智慧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為科學評估學生技術理解力與創新能力提供依據。

  四、築牢安全防線 守護校園數據隱私

  針對生成式AI的潛在風險,《使用指南》劃定了嚴格的安全紅線:嚴禁輸入考試試題、個人身份等敏感信息;要求學校建立工具「白名單」審核制度,僅允許通過教育適配性與數據合規性審查的技術產品進入教學場景。同時強化教師引導責任,要求在課堂中開展技術倫理討論,培養學生成為兼具自主判斷力的智能時代公民。

  總結來看,兩份指南共同勾勒出人工智慧教育發展的新圖景:既注重知識技能的階梯式積累,又強調批判性思維與社會責任感的同步培育;既鼓勵技術創新助力個性化學習,也設置多重機制防範技術濫用。通過系統化推進課程建設、規範應用邊界和強化安全監管,我國中小學正逐步構建起「素養奠基能力提升倫理約束」三位一體的人工智慧教育生態體系。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教育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