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上,科技創新成為提升災害應對能力的核心驅動力。展會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集中展示了500餘家行業頭部企業的3000餘件前沿裝備與技術,其中無人機等智能設備的創新應用尤為引人注目。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應急領域專業展會之一,本屆博覽會通過全球首秀產品、沉浸式體驗場景和產業鏈協同平台,展現了科技賦能安全發展的全新圖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在城市高層建築火災撲救這一世界性難題面前,瑋航科技自主研發的涵道風扇高空系留滅火無人機給出了創新解決方案。該設備通過高負荷涵道風扇推進技術,將作業高度提升至傳統舉昇平台數倍,並實現每分鐘超2000升的高效噴射能力。其獨特的系留供電設計突破了工業級消防無人機續航瓶頸,在300米高空可連續作業超過4小時,為超高層建築火災救援提供了關鍵裝備支撐。
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展區展出的直升機應急救援模擬訓練器,通過動態姿態模擬和場景重構技術,實現了航空救援全流程仿真。該系統能精準復現懸停定位、傷員轉運等高難度操作環境,並支持多角色協同演練。相比傳統地面培訓方式,其訓練效率提升60%以上,每年可為專業隊伍節省超30%的實飛訓練成本。
北京凌天智能研發的消防偵察四足機器狗,在油氣管道等高危場景中展現出獨特優勢。搭載自組網通信模塊和熱成像傳感器後,這些"智能巡檢員"能穿越0.2米窄縫並搭建臨時通訊網絡。現場演示顯示,單台設備可覆蓋半徑5公里區域的實時數據回傳,在極端環境下有效保障了應急指揮系統的穩定性。
隧道股份展示的道路巡檢車搭載毫米波雷達與AI識別算法後,將傳統人工檢測需要72小時完成的工作縮短至8小時。其"智城雲巡"平台可自動識別0.1毫米級路面裂縫,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三維病害模型。在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網的應用案例中,該系統使養護決策響應速度提升4倍,年度維護成本降低15%。
本屆博覽會創新設置的"需求信息發布平台"已促成23項採購意向對接,涉及智慧安防系統、防災減災設備等重點方向。同期舉辦的應急管理主題論壇吸引了超千名行業專家參與,圍繞低空經濟賦能救援體系構建、大語言模型在災害預警中的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通過這場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盛宴,我們看到應急救援領域正經歷從傳統裝備到智能系統的全面升級。隨著500餘家參展企業的技術成果落地轉化,未來城市安全將獲得更強大的科技支撐——從千米高空的系留無人機到地下管網的四足機器人,從實時數據回傳系統到沉浸式訓練平台,這些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災害應對能力,更為"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預計展會期間促成的產業鏈合作項目,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應急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