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地區鐵路網絡加速完善,一條連接雲南大理與四川攀枝花的新通道正在滇西大地上穩步推進。這條線路不僅將填補區域路網空白,更將成為中緬國際運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工程建設迎來關鍵節點:跨越運營幹線的橋樑成功吊裝、控制性隧道安全貫通等突破性進展,為樞紐早日建成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在關鳳大道雙線特大橋施工現場,建設者們攻克了跨越昆楚大鐵路的施工難關。這座橋樑需分段跨越仍在運營的鐵路幹線,每天僅能在凌晨列車停運後的3小時內完成吊裝作業。為保障既有線路安全運行,施工團隊採用預製化方案,將鋼蓋梁與既有接觸網的安全距離嚴格控制在1米以內,並通過630噸級履帶吊實現毫米級精準安裝。這種複雜條件下的橋樑建設技術,刷新了國內同類工程的施工紀錄。
與此同時,全長2.5公里的新鳳鳴隧道傳來捷報,這座設計時速達200公里的山嶺隧道成功實現貫通。該隧道地質條件複雜,進出口需上跨既有鐵路下穿公路,施工團隊通過動態調整支護參數,在最大埋深122米的岩層中安全完成了掘進任務。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其貫通標誌著樞紐建設取得決定性突破。
目前,整個鐵路樞紐工程建設已進入衝刺階段:路基土石方和隧道施工完成90%,橋樑進度達60%;電力通信系統與站房建設同步推進。項目建成後,將以大理站為核心形成"十"字型樞紐網絡,串聯起昆大、大臨、大保等5條幹線鐵路。預計2024年投入運營後,該樞紐將顯著提升滇西地區貨運能力,並為中緬通道提供高效運輸保障。
這一系列工程突破不僅展現了我國在複雜地形下建設高標準鐵路的硬實力,更勾勒出西部交通版圖優化升級的新藍圖。未來,隨著大理鐵路樞紐的全面貫通,區域經濟聯動與對外開放將獲得全新動能,為構建中國南亞陸路大通道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