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鐵路是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鐵路線,線路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車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這種先進軌道交通運營技術的國家。
10月28日,中鐵磁浮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磁浮公司)在湖北武漢揭牌。這是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傾力打造的我國第一家專業化、產業化的新型城市軌道公司。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表示,這對中國軌道交通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意味著中國將迎來「磁浮時代」。
磁浮鐵路分高速和中低速兩種。2016年5月6日,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鐵路——長沙磁浮快線正式通車。該線路全長18.5公里,總投資46億元,最高時速100公里。「運營近半年,效果非常好。」中國鐵建副總裁夏國斌表示。
與地鐵相比,中低速磁浮鐵路到底有何優勢?「噪聲小,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建造成本低,安全指數高。」錢清泉介紹,地鐵運行產生的噪聲一般達80分貝,而磁浮列車約為60分貝,相當於普通人正常對話的聲音大小,更適宜在繁華城區內穿行;地鐵爬坡度為3.5%,轉彎半徑為250米,而磁浮列車爬坡度為7%,轉彎半徑最小為50米,更容易過江、過河,拆遷量小。
此外,地鐵平均每公里造價約6億元,年運營成本為總投資的4.4%左右,而長沙磁浮快線每公里成本約2.3億元,年運營維護費為總投資的1.2%左右。「輻射等安全問題更不用擔心。」錢清泉表示,磁浮列車車輛內電磁輻射的安全限值和地鐵同一標準。不過,其劣勢是運量小,每趟列車運力約450人,比地鐵少一半。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將啟動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時速400公里跨國聯運高速列車、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等三大項目研發。這是我國首個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專項,標誌著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專項試點拉開帷幕。
磁懸浮列車,將成為新一代軌道交通的發展方向,我國對此也進行著相應的研發準備工作。1995年中國第一台載人磁懸浮列車研製成功,2003年上海開通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懸浮專線,2016年上半年湖南長沙的低速磁懸浮再次投入運營,再到中國欲自主開發研究高速磁浮列車,中國高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技術引進到自我創新,從合作研發到獨立自主創新,中國高鐵標準正逐漸超越過去的「歐標」與「日標」,逐步將「中國標準」推向了「世界標準」,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我國科研院所在車輛懸浮和驅動技術上進行了30多年的探索,進行了幾代樣車的試製,已具備高速磁浮技術工程化的各種能力;同時還擁有成功開發建設世界最大規模高速鐵路網和最高運營速度高速列車的技術實力,有條件加快實現高速磁浮技術的產業化,在新一輪的世界交通技術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對於高速磁懸浮列車,中國中車表示,目前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攻克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懸浮、牽引與控制核心技術,形成中國自主並具有國際普遍適應性的新一代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具備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化與產業化能力。
2016-2021年中國鐵路建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鐵路作為大眾化交通工具和重要物資的輸送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鐵路是當今時代高新技術的集成和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2萬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穩居世界第一,平均運營速度、建設水下隧道等多項指標均創下世界紀錄。
雖然我國磁浮技術還在發展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各項技術的成熟、運營經驗的積累,中國高速磁浮必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將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