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商務部消息,近期國家多部門聯合部署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行動,針對鎵、鍺、銻、鎢等關鍵金屬的非法外流問題展開系統性治理。此次行動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同時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凸顯中國對戰略性資源管控的決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礦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國家自實施鎢、碲、鉍、鉬、銦等戰略小金屬出口管制後,境外實體與境內不法分子通過新型手段逃避監管的現象頻發。2024年2月新增的出口管制政策明確要求對上述物項進行嚴格管控,重點打擊非法交易網絡。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鎢礦核心供應國,儲量占比達47.37%,產量更是占全球80%以上。江西作為主要產區,其贛州地區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50%,近年新發現的朱溪鎢銅礦更以286萬噸三氧化鎢儲量刷新紀錄。
從供給端看,自然資源部最新通知顯示2025年首批鎢礦開採指標為5.8萬噸,較上年減少約6.45%。其中江西省產量下降超10%,進一步收緊市場供應。需求端則受益於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及光伏產業的高速增長,硬質合金和鎢絲加工成為主要驅動力。當前國內鎢精礦價格已接近歷史高點15.7萬元/噸,機構預測在設備更新政策與光伏擴產帶動下,供需缺口將支撐價格中樞持續上移。
行業頭部企業通過縱向整合強化資源控制力。某大型集團完成對儲量達56萬噸鎢資源的柿竹園公司併購,並規劃後續資產注入計劃,其工業可開採儲量居全球首位。另一領軍企業構建了從礦山採選到深加工回收的完整鏈條,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形成技術壁壘。這些舉措不僅提升產業集中度,更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高端製造應用突破。
此次專項行動與出口管制政策的協同發力,標誌著中國對戰略性礦產的戰略定位全面升級。一方面通過嚴格監管阻斷非法流通渠道,另一方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產業升級。未來隨著光伏鎢絲滲透率提升及硬質合金需求回暖,產業將加速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進一步鞏固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綜上所述,在國家安全與資源戰略雙重導向下,中國正通過制度完善和技術突破構建戰略性礦產安全屏障。鎢等關鍵金屬的供給側優化與下游高端應用拓展形成雙向驅動,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產業升級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