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商務部近期針對中國赤蘚糖醇出口企業作出重要關稅裁定,引發國際食品添加劑貿易領域關注。此次涉及的赤蘚糖醇作為新型糖醇類甜味劑,其生產技術與市場格局正面臨國際貿易政策調整帶來的新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糖醇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5月13日發布公告,對自中國進口的赤蘚糖醇作出首階段反補貼裁定。數據顯示,兩家企業分別獲得3.29%和3.49%的初步稅率認定,其餘企業適用3.47%的統一稅率。該決定覆蓋美國海關編碼2905.49.4000項下所有相關產品,標誌著中美在糖醇類食品添加劑領域的貿易爭端進入關鍵階段。
從裁定結果可見,美國商務部採用了差異化處理策略:主要涉案企業稅率分別為3.29%和3.49%,而未明確應訴的其他出口商則承擔略高的3.47%基準稅率。這種分層設計既體現了對不同企業配合度的認可差異,也反映了調查機構對產業競爭格局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稅率均低於此前部分市場預期的5%8%區間。
本次反補貼調查始於2025年1月2日美國商務部發起的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程序。從立案到初裁僅用時4個月余,顯示美方加速推進貿易救濟程序的趨勢。根據公告內容,終局裁定將在2025年9月24日前完成,屆時稅率可能調整並正式生效。當前涉案企業正通過法律途徑爭取更優結果。
此次裁決將直接影響中國赤蘚糖醇出口企業的成本結構和市場策略。作為全球主要生產國,中國占據該產品70%以上的國際市場份額。儘管初裁稅率相對溫和,但疊加後續可能的反傾銷稅計算,企業綜合關稅壓力或顯著增加。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此案或將推動中美雙方在食品添加劑領域的貿易規則博弈進一步深化。
總結而言,美國對華赤蘚糖醇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體現了國際貿易摩擦向新興細分領域延伸的特點。稅率差異設定反映了美方對產業競爭的精細化管理意圖,而終局裁定前的四個月緩衝期為涉事企業提供了關鍵應對窗口。該案件不僅關乎具體產品的關稅調整,更可能對未來全球糖醇類甜味劑產業鏈布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