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聚焦"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主題,集中展示了應急管理、建築安全等領域的前沿成果。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上海建工攜多款智能機器人及解決方案亮相展會,涵蓋應急管理、智慧工地、裝備物資等多個方向,展現了智能化技術在建築全流程中的創新應用,為城市安全與工程建設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展會上備受關注的"沉井水下智能絞吸機器人",通過數位化壓沉及控制系統和姿態實時測量系統,實現了對地下空間無死角取土作業。該技術可顯著降低施工風險,尤其在複雜地質環境下表現出色。目前,這項創新成果已成功應用於上海合流污水一期複線工程,為保障城市地下管網安全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
另一款"智能焊接機器人"通過信息化雲平台預設電流、電壓等參數,確保焊接質量穩定可控,並配備工業相機進行焊點質量識別及焊煙淨化系統。該技術在浦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臨港"榮耀之環"項目中得到驗證,既提升了施工效率,又實現了綠色生產目標。
上海建工展出了包括移動式AI鋼筋焊縫檢測儀、安全繩掛扣監測裝置及動火巡檢機器人等在內的多樣化裝備。這些設備通過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聯動,在高空作業安全監控、建材質量檢測等領域形成閉環管理,推動傳統工地向數位化智慧平台轉型。
除具體產品外,上海建工還展示了智能建造在建築全生命周期中的系統性應用路徑。通過整合裝備研發、數據採集與風險預警功能,企業正構建起覆蓋設計、施工到運維的智能化管理體系,為安全生產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此次博覽會集中呈現了上海建工在智能建造領域的深厚積累。從水下精密作業到高空安全管控,從焊接工藝革新到工地智慧管理,其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工程效率與安全性,更推動建築行業向數位化、綠色化方向加速轉型。隨著這些成果的規模化應用,未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更加可靠高效,為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