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國際競爭格局加速演變,中國近年來持續強化對關鍵礦產資源的戰略管控,近期更通過專項行動與政策部署進一步收緊戰略金屬出口管理。這一系列舉措不僅重塑了全球資源貿易規則,也引發了市場對相關產業價值重估的廣泛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屬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面對國際供應鏈競爭態勢變化,中國政府將戰略礦產視為維護產業鏈安全的核心要素。通過建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並開展專項行動,我國正系統性強化從開採到貿易全鏈條監管。此舉既是對全球資源爭奪加劇的主動回應,也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關鍵原料保障。
當前受嚴格出口管控的戰略金屬主要包括稀土元素(如鑭、鈰)、鎢及其製品、銻金屬以及鋰輝石等新能源電池原材料。以稀土為例,我國占全球總產量約60%,出口管制直接導致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加劇。鎢資源方面,中國供應量占據全球85%以上份額,出口限制使歐洲冶煉企業面臨原料短缺壓力。在鋰礦領域,隨著電動車需求激增,管控措施或將重塑動力電池供應鏈格局。
上述戰略金屬在多個高技術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稀土元素是永磁電機製造的核心材料,支撐著新能源汽車和風力發電產業發展;鎢製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精密部件及高端刀具;銻金屬則是阻燃劑生產的關鍵原料。這些資源的出口管控將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一方面倒逼境外企業加大本地化開發力度,另一方面也為國內新材料產業創造技術突破窗口期。
總結來看,中國戰略礦產出口管制政策正成為重塑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推手。通過強化全產業鏈管理,既保障了關鍵資源的戰略安全,也加速了國內外技術替代進程。未來隨著管控措施持續深化,相關金屬價格波動與供應鏈調整將持續影響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全球競爭格局,倒逼各國重新審視戰略資源儲備與技術創新路徑的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