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4日,A股光伏板塊迎來顯著回調,主要企業股價較前一日大幅回落。此前受矽料企業"減產挺價"傳聞刺激,該板塊在5月13日經歷短暫反彈後迅速走低,總市值單日蒸發超150億元。這一波動既反映了市場對行業供需調整的敏感反應,也凸顯了貿易政策與產能過剩問題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持續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5月13日,光伏設備指數一度沖高至6345點,創階段新高。東方日升(代碼:300118.SZ)單日漲幅達16.96%,直接點燃市場情緒。這一異動源於行業傳聞稱矽料頭部企業擬聯合減產以穩定價格,甚至提出由前六大廠商收購剩餘產能。目前全球六家主要矽料生產商合計占據236萬噸產能,占全行業主導地位。若該計劃落地,或能緩解當前多晶矽庫存高企的壓力——截至4月底,行業庫存已連續四周攀升至26.1萬噸高位。
次日(5月14日)光伏板塊集體下挫,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集成(002506.SZ)等龍頭企業跌幅均超過2%,東方日升單日回調幅度達5.01%。這與市場對減產方案可行性的質疑密切相關:業內人士透露,該計劃尚處討論階段,且面臨巨額資金需求和技術協調難題。同時,行業數據顯示4月多晶矽產量同比驟降47.4%,5月預期開工率僅30%40%,產能過剩矛盾仍未實質性緩解。
同期舉行的交易所光伏企業集體說明會上,多家上市公司透露應對策略。面對美國最新關稅政策生效(5月14日),部分企業表示已通過海外建廠、庫存調配等手段降低影響。例如某頭部組件商在美國儲備了低成本庫存,並規劃印尼生產基地以規避東南亞貿易壁壘。這些舉措反映出企業在供應鏈多元化上的緊迫行動,但也暴露了光伏製造高度依賴國內產能的脆弱性——目前全球光伏裝備製造90%集中在中國。
參會企業普遍認為當前PERC電池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尾部廠商正加速退出市場。某設備製造商透露已有同行開始處理落後產能,但行業整體整合進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儘管分布式搶裝潮消退導致國內報價理性化,頭部企業仍對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持樂觀預期,預計同比增幅將超10%,新興市場如中東非、亞太地區將成為主要增長極。
總結:短期波動難掩長期向好邏輯
光伏板塊的劇烈震盪折射出行業轉型期面臨的多重挑戰:矽料環節庫存壓力、貿易壁壘升級以及產能過剩問題持續考驗企業韌性。然而,在AI技術推動綠色能源需求、新興市場裝機量攀升等長期利好的支撐下,頭部企業通過供應鏈重構和技術創新仍有望實現盈利改善。未來行業發展將取決於減產協議落地效果、海外布局成效及行業整合進度的綜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