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進一步規範醫療廣告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5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醫療廣告監管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一政策文件聚焦醫療行業健康發展需求,通過細化執法標準、明確責任邊界等方式強化對醫療廣告的全鏈條監管。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療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指南》系統梳理了醫療廣告監管的基本原則,強調依法行政與分類施策相結合。其中特別規定,在查處醫療廣告違法行為時需綜合考量違法情節輕重,細化「不予處罰」「從輕減輕處罰」及「從重處罰」的具體情形。例如,對輕微違規且及時整改的主體可免於處罰;而涉及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嚴重行為,則將面臨加重處理。此舉既體現監管溫度,也強化了法律震懾力。
針對當前醫療廣告中的突出問題,《指南》著重規範三大重點領域:一是嚴禁利用「容貌焦慮」誘導消費,明確禁止通過虛構診療效果或製造社會審美壓力進行商業宣傳;二是嚴格管控面向未成年人的醫美廣告,要求相關內容必須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杜絕誤導性表述;三是對使用「最佳」「唯一」等絕對化用語的醫療廣告,直接關聯《廣告法》第9條予以法律定性。這些細化規定有效填補了監管空白,提升了執法精準度。
在網際網路醫療廣告治理方面,《指南》強化了平台企業的主體責任,要求其建立廣告審核機制並落實用戶實名制管理。同時,《指南》重申對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明確當醫療廣告違法行為達到刑事立案標準時,需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處理。這一制度設計既壓實了網絡空間責任鏈條,又打通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協同通道。
《醫療廣告監管工作指南》的出台,標誌著我國醫療廣告監管體系向精細化、規範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通過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後追責」的全周期管理機制,政策既保護消費者免受虛假信息侵害,也引導醫療機構回歸專業服務本質,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未來,隨著《指南》的落地實施,醫療廣告市場環境將更加清朗,公眾健康權益也將得到更有效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