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1至4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達14.6億人次,同比增長5.9%,創下同期歷史最高紀錄。這一數據不僅體現了民眾出行需求的持續釋放,更反映出鐵路部門通過運力提升、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等多重舉措,在保障民生和促進經濟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鐵路系統通過統籌線路資源與裝備配置,充分挖掘高鐵成網運營優勢,有效提升了運輸效能。14月全國日均旅客列車開行數量達11224列,同比增長7.1%。在熱門方向和重點區間,新增投用多組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並創新性地在主要通道尖峰時段加開夜間高鐵,最大限度滿足旅客出行需求。這種動態調整的運力配置模式,顯著緩解了節假日及旅遊旺季的運輸壓力。
鐵路部門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打造"火車+景區"特色服務,今年14月共開行旅遊列車367列,同比增長23%。通過設計覆蓋生態康養、紅色研學等主題線路,不僅激活了沿線地區旅遊資源開發,更有效帶動了銀髮經濟和區域消費增長。跨境客運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廣深港高鐵發送跨境旅客1017.2萬人次(同比增14.7%),中老鐵路跨境旅客達10.5萬人次(同比增32.5%),國際列車的常態化運行正成為促進跨國人文交流與經貿往來的橋樑。
從優化購票系統到拓展票種選擇,鐵路部門持續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12306平台功能疊代後保持穩定運行,計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已覆蓋70條線路,京津城際8個站點更實現第三代社保卡直接刷卡乘車。面對出入境政策調整,專門強化了外籍旅客服務保障,今年前四個月共發送外籍旅客568.7萬人次(同比增32.1%)。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出行便利度,更彰顯了鐵路運輸在國民交通網絡中的核心樞紐地位。
當前中國鐵路客運正以技術創新為驅動,通過運力擴容、產品疊代和服務升級三重發力,構建起覆蓋全面、層次分明的現代化服務體系。這種發展態勢既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要,也為旅遊經濟復甦和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了強勁動能,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持續發揮著先行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