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深圳國際電池展會上,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焦點再度聚焦於固態電池領域。作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方向之一,固態電池憑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優勢,正推動動力電池、消費電子及新興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疊代。展會期間,頭部企業密集發布新品,設備廠商展示量產突破性進展,標誌著這一產業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化應用邁入關鍵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CIBF2025)吸引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全球超千家參展商,其中固態電池賽道熱度空前。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產業化路徑及新興應用場景成為核心議題。展會數據顯示,當前固態電解質體系已覆蓋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種技術路線,並在新能源汽車、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場景中展現應用潛力。參展企業普遍認為,20262027年或迎來小批量量產節點,較此前預期提速。
行業分析顯示,固態電池出貨量預計在2030年達到642.6GWh,複合增長率高達133%。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滲透率將達25%,消費電子和eVTOL領域則分別突破50%和60%。干法工藝憑藉顯著優勢成為技術主流方向:相比傳統濕法工藝,其能耗可降低超30%,設備投資減少20%,並大幅提升電極導電性和結合強度,為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
國內某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研發的干法電極成套設備已通過多家電池企業測試驗證,並斬獲批量訂單。該設備採用陶瓷鍍層防腐耐磨技術,集成全流程智能監控系統,在材料分散、纖維化及成膜環節實現能效優化與產能提升。據測算,2030年國內固態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將超178億元,干法工藝的突破直接推動產業從實驗室向量產過渡。
頭部企業在展前密集發布新品印證了技術加速落地。某負極材料龍頭企業推出適配固態電解質的新品,顯著提升電池循環壽命;另一動力電池企業宣布年內將量產能量密度達300Wh/kg的全固態電池,支持800V高壓快充架構,目標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此外,固態電池在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引發關注——高安全性和輕量化特性將重塑這些新興場景的動力解決方案。
儘管硫化物電解質成本仍高於傳統液態體系30%以上,設備投資強度較大,但政策支持與技術疊代正在加速突破。工信部已將全固態電池標準體系建設納入2025年工作計劃,而頭部企業的量產規划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分析認為,隨著干法工藝的成熟、設備國產化率提升及產業鏈協同創新深化,固態電池規模化應用有望提前至2030年前。
總結:固態電池產業正站在技術與市場的臨界點上
從深圳國際電池展釋放的信號可見,固態電池已不僅是實驗室概念,其產業化進程在設備突破、頭部企業布局及政策加持下加速推進。干法工藝作為核心路徑之一,正在重塑動力電池製造邏輯;而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新興場景則為市場打開新增量空間。儘管成本與工藝仍需優化,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正推動這一革命性技術從概念走向現實,未來或將成為新能源產業變革的關鍵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