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鐵河鄉,一場以小龍蝦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浪潮正在蓬勃興起。憑藉獨特的地理優勢與科學養殖模式,當地小龍蝦產業已形成集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運營、多元化發展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不僅實現了年產量超百萬斤的經濟效益,更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亮麗風景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龍蝦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鐵河鄉斜東分場千畝蝦田中,養殖戶通過探索生態循環模式,使小龍蝦畝產穩定達到300斤。該地區2000畝核心養殖基地採用水質監測系統和科學投餵技術,確保每隻小龍蝦的規格、色澤、肉質均保持優質標準。隨著養殖規模擴大,預計到2025年全鄉產量將突破91.1萬斤,年產值超2400萬元。這種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為區域水產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鐵河鄉通過"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機制,已形成包含41戶養殖戶、8100畝養殖面積的產業集群。當地特別關注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問題,在規模化基地中提供專業崗位,使曾經以打漁為生的村民轉變為技術嫻熟的蝦田管理員。這種產業轉型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就業難題,更讓"靠水吃水"的傳統生活方式煥發新生機。
當地政府持續強化產業支撐體系,通過舉辦特色龍蝦節慶活動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並搭建電商銷售平台拓寬市場渠道。未來計劃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開展養殖技能培訓解決品種改良等技術瓶頸;另一方面依託毗鄰海昏侯遺址公園的區位優勢,打造集觀光、體驗、消費於一體的農旅融合項目,推動小龍蝦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鐵河鄉的實踐表明,通過科學規劃與政策引導,傳統水產養殖完全可以實現規模化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建設,既保障了優質食材供應,又為鄉村經濟開闢出特色化、品牌化的致富路徑。隨著產旅融合步伐加快,這片贛鄱大地上的小龍蝦產業正在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在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持續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