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開年以來,國內生豬養殖行業呈現顯著回暖態勢。最新數據顯示,頭部企業在出欄量與銷售收入上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同時期貨價格波動反映供需關係變化,產業鏈上下游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本文通過梳理重點企業的經營數據及市場表現,揭示當前生豬產業的核心趨勢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豬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4月,多家A股上市養殖企業披露的數據顯示出行業擴張動能強勁:牧原股份當月商品豬銷量達657.3萬頭,同比增長51.8%,銷售收入突破125.95億元,增幅53.42%。其前四個月累計銷售近2500萬頭生豬,收入超458億元,印證了規模化養殖的擴張成效。溫氏股份同樣表現突出,單月出欄量317.57萬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6%,毛豬均價維持在14.92元/公斤水平。新秀企業如興疆牧歌也展現潛力,以6.39萬頭的銷量實現33%的同比增幅,累計銷售貢獻達2.18億元,成為行業新增長極。
行業盈利狀況較去年同期大幅好轉。一季度數據顯示,牧原股份歸母淨利潤達到44.9億元,溫氏股份則實現20億元的扭虧成績。這種轉變源於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企業通過優化種群結構、提升飼料轉化率等技術手段降低養殖成本;另一方面市場策略調整加速產能釋放,如克明食品旗下興疆牧歌通過銷售網絡拓展和區域布局優化,使14月銷量同比增長11.52%。同時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也幫助頭部企業獲得更強議價能力,在豬價微幅波動背景下仍能維持收入增長。
市場分析顯示,當前生豬供給端壓力仍在積累。基於能繁母豬存欄量推算,後續出欄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大,但凍品庫存處於低位為價格提供一定緩衝。期貨市場方面,主力合約在1350014600元/噸區間震盪,反映投資者對供需平衡的謹慎預期。儘管養殖利潤環比上升,但終端消費需求未見明顯改善,預計5月仍將維持低位震盪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二次育肥入場可能抑制價格下行空間,形成短期市場托底力量。
總結而言,2025年4月生豬產業延續了量增價穩的運行特徵。頭部企業通過產能擴張與效率提升實現業績突破,但行業整體仍面臨供給增加與需求疲軟的雙重考驗。未來走勢將取決於能繁母豬存欄調整節奏、成本控制成效及消費端復甦力度。在供需動態平衡中,企業需持續關注市場變化,靈活應對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