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本周(5月12日5月16日)有色金屬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在宏觀層面中美貿易局勢緩和的背景下,工業金屬價格受需求端支撐延續漲勢,銅鋁等品種庫存持續去化強化了短期供需平衡;而貴金屬板塊則因避險情緒降溫出現顯著回調。儘管部分細分領域面臨成本傳導壓力與季節性淡季擾動,但能源轉型帶來的長期需求增長邏輯未改,當前時點仍需關注政策端對產業格局的潛在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銅市呈現供需雙弱下的結構性矛盾。供給層面,銅精礦進口TC費用跌至43美元/噸的歷史低位,國內冶煉虧損幅度擴大凸顯原料短缺問題;需求側光伏與電網採購動能邊際減弱,但中美貿易緩和帶來的出口預期提振了短期消費信心。截至5月16日,倫銅收報9,448美元/噸(周漲0.02%),滬銅主力合約突破78,000元/噸關口(周漲0.89%)。
鋁產業鏈延續強現實弱預期特徵。LME鋁價突破2,480美元/噸(周漲2.65%),國內現貨價同步上漲至20,130元/噸(周漲幅2.78%)。社會庫存降至61.94萬噸新低,廣西地區產能小幅釋放對沖了雲南等地的減產影響。需重點關注幾內亞鋁土礦供應擾動,該國Axis礦區停產可能引發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
黃金價格遭遇雙重壓力測試。COMEX金價周跌3.72%至3,205美元/盎司,滬金主力合約同步回落4.64%。美國4月CPI與PPI數據均低於預期(同比分別增長2.3%/2.4%),疊加零售銷售環比轉正(+0.1%),市場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顯著緩解。但需警惕關稅傳導效應時滯,若67月通脹壓力顯現或推動黃金重新定價。當前美元信用體系面臨的長期挑戰未消解,建議左側布局具備避險屬性的黃金資產。
新能源產業鏈呈現供需錯配特徵。碳酸鋰價格維持15萬元/噸平台震盪,但正極材料環節因加工費壓縮面臨盈利承壓;稀土磁材企業訂單增速放緩至8%左右,反映終端需求邊際走弱。建議關注具備資源保障優勢的頭部企業,在技術疊代周期中把握高純金屬與複合材料的投資機遇。
總結:
有色金屬市場在宏觀政策與產業基本面的雙重作用下呈現顯著分化。工業金屬受益於貿易緩和帶來的出口韌性,但需警惕季節性淡季對價格上行空間的制約;貴金屬板塊短期遭遇獲利回吐壓力,但美元體系風險未消解仍支撐長期配置價值。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備成本優勢與技術壁壘的企業,在庫存周期轉換期把握結構性機會。當前時點應持續跟蹤關稅政策落地效果、地緣政治局勢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節奏,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