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企在全球醫藥市場正展現出強勁競爭力。隨著政策扶持與研發實力提升,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通過國際合作實現技術輸出。在此背景下,一家科創板上市藥企與跨國巨頭達成的授權協議引發行業關注,其不僅創下首付款新紀錄,更標誌著國產創新藥國際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SSGJ-707作為靶向PD-1與VEGF雙靶點的創新抗體,II期臨床試驗已展示出顯著療效: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單藥及聯合化療均呈現優異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國家藥監局於2025年4月授予該藥物突破性治療認定後,其單藥一線治療適應症已進入III期臨床階段,另有三項II期研究分別針對聯合化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及晚期婦科腫瘤適應症同步推進。這種多管線並行的研發策略為後續商業化鋪平道路,也印證了該藥物在實體瘤治療領域"best-in-class"的潛力。
此次交易是近年來國產創新藥國際化浪潮的縮影。數據顯示,已有11家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通過海外授權模式將研發成果推向國際市場。例如某ADC藥物以8億美元首付款完成對跨國藥企的技術轉讓,不僅助力公司扭虧為盈,更刷新中國ADC領域出海紀錄;另一生物類似藥領軍企業已達成14項國際許可合作,其產品成功實現中美歐三地上市。這些案例共同證明:通過構建"自主研發+全球授權"的雙輪驅動模式,中國創新藥企正逐步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
國內創新藥研發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多重利好因素支撐:國家藥監局通過突破性治療認定等加速審評機制提升研發效率,科創板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超千億元融資支持,推動27款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在腫瘤、罕見病等領域填補空白的同時,企業更藉助license-out模式拓展海外市場,形成"中國創造-全球共享"的良性循環。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創新藥企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已突破百億美元規模,標誌著中國醫藥產業正從製造大國向研發強國轉型。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