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食品其他 資訊詳情
2025年油脂加工行業現狀分析:強化政策引導與市場激勵
 油脂 2025-05-20 14:57:4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 「雙碳」 戰略對油脂加工行業提出了低碳轉型的迫切要求。作為油料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油脂加工行業在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面臨著碳排放計算標準不統一、認證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如何通過科學的碳排放管理推動行業綠色升級,成為 2025 年行業發展的關鍵議題。

  一、油脂加工行業碳排放計算的方法、標準與資料庫

  (一)多元化計算方法適配行業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油脂加工成套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加工行業碳排放計算主要採用生命周期評估(LCA)法、IPCC 法、投入產出(IO)法等。其中,LCA 法通過 「從搖籃到墳墓」 的全流程追蹤,精準量化原料種植、加工、運輸等環節的碳排放,適用於產品碳足跡的精細化計算;IPCC 法則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權威指南,全面覆蓋溫室氣體排放源,常用於企業整體碳排放核算。不同方法的結合使用,為行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多維視角。

  (二)國內外標準體系對比與應用

  國際標準如 PAS2050、ISO 14067 等已形成成熟的碳足跡評估框架,而我國主要參考 ISO 14064 系列標準及《24 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例如,生態環境部規定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2.6 萬 t CO₂當量的企業需納入重點排放管理,食用油生產環節碳排放為 0.241 t CO₂當量 / 噸油,這為行業核算提供了基本依據。但針對油脂加工原料多樣、工藝複雜的特點,國內尚未形成專門標準,導致認證過程中數據採集和計算口徑不一致。

  (三)資料庫建設的現狀與挑戰

  國際資料庫如 Ecoinvent、ELCD 等覆蓋範圍廣,但缺乏中國本土數據;國內 CLCD - China 資料庫聚焦基礎工業,但油脂加工細分領域數據不足。《中國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係數集(2022)》雖提供了部分油料上下游數據,但加工環節的蒸汽、溶劑等關鍵參數仍需細化。數據缺失導致企業難以精準定位高碳環節,制約了減排策略的科學性。

  二、油脂加工行業減排實踐與認證現狀

  (一)頭部企業的低碳轉型案例

  中糧國際通過 「巴西大豆可追溯項目」,利用遙感技術監控供應鏈,2019-2021 年 CO₂排放總量從 100.2 萬 t 降至 93.22 萬 t,降幅 7%,並承諾 2030 年實現供應鏈無森林砍伐。益海嘉里昆明工廠通過光伏能源、稻殼再利用等措施,2021 年減少碳排放 78.3 萬 t CO₂當量,包裝材料減量 2795 t。匯福糧油江蘇工廠採用蒸汽餘熱利用技術,年加工 400 萬 t 大豆可節約燃煤 10 萬 t,減少 CO₂排放 25.4 萬 t,實現熱源供給零排放。這些案例表明,工藝優化和清潔能源應用是有效的減排路徑。

  (二)行業認證的階段性特徵

  我國油脂加工行業碳認證尚處於起步階段,部分企業通過國際合作或自願減排項目探索實踐,但整體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標準缺失導致認證結果差異大,如部分認證僅計算電力消耗,忽略蒸汽和運輸環節;二是減碳方案缺乏針對性,多停留於採購低碳原料等泛泛建議,未深入分析工藝瓶頸;三是數據採集不全面,包裝物類型、職工活動等碳排放常被忽略,導致核算結果失真。

  三、油脂加工行業碳排放管理的核心問題

  (一)標準體系不統一制約行業協同

  油脂加工涉及大豆、菜籽等多種原料,制油、精煉、包裝等多環節,能源消耗涵蓋電、蒸汽、天然氣,輔料包括酸、鹼、白土等。現有標準未針對行業特性明確計算邊界和參數,導致不同企業的碳排放數據缺乏可比性,難以形成行業基準線,也阻礙了碳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的應用。

  (二)減碳措施與技術創新脫節

  多數認證報告未能將碳排放數據與工藝改進結合,例如未分析不同制油工藝(壓榨 vs 浸出)的碳效率差異,或未評估智能控制系統對能耗的影響。企業亟需通過技術對比(如餘熱回收 vs 傳統加熱)和設備升級(如高效電機 vs 普通電機),制定精準的減排路線圖,而非停留在概念性建議層面。

  (三)全產業鏈數據採集能力薄弱

  從原料種植(化肥農藥碳排放)、跨國運輸(海運 vs 陸運碳強度)到包裝材料(塑料 vs 紙質包裝的碳足跡),全鏈條數據採集存在多個斷點。例如,進口大豆的種植環節碳排放在現有認證中常被忽略,而包裝環節的油墨、圍膜等消耗也缺乏標準化統計,導致 「碳足跡」 變成 「加工環節碳足跡」,無法反映真實排放水平。

  四、2025 年油脂加工行業低碳發展路徑

  (一)構建行業專屬碳足跡標準體系

  制定《油脂加工行業碳足跡計算與認證規範》,明確原料生產、加工、運輸、包裝各環節的核算方法和數據來源。例如,原料環節需區分本土與進口油料的種植碳排放,加工環節細化蒸汽、溶劑的單位消耗係數,包裝環節按材料類型(塑料、玻璃、紙質)建立碳排資料庫。通過統一標準,確保認證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二)建立全鏈條碳數據管理平台

  整合行業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資源,開發油脂加工碳數據管理平台。平台需具備三大功能:一是收錄不同油料品種、工藝路線的碳排放參數,形成動態更新的行業資料庫;二是提供碳足跡計算工具,支持企業在線輸入能耗、物耗數據,自動生成排放報告;三是對接國際碳認證體系,為出口企業提供合規支持。

  (三)推動技術創新與減碳措施落地

  鼓勵企業採用低能耗工藝,如低溫冷榨、膜分離技術減少能源消耗;推廣分布式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油脂加工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優化供應鏈管理,優先選擇鐵路、水運等低碳運輸方式。例如,中糧國際的 「零排放聯盟」 通過船舶燃料升級,目標 2030 年實現運輸環節碳中和,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模式。

  (四)強化政策引導與市場激勵

  政府可通過碳排放配額分配、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低碳技術投入。例如,對採用餘熱回收系統的企業給予增值稅即征即退,對通過碳認證的產品授予 「低碳標籤」,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推動行業碳交易試點,將碳排放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倒逼高碳企業轉型。

  總結

  2025 年,我國油脂加工行業將在 「雙碳」 目標驅動下,從粗放型發展轉向精細化碳排放管理。通過建立統一標準、完善數據體系、推動技術創新,行業將逐步實現從 「被動減排」 到 「主動降碳」 的轉變。頭部企業的先行實踐已證明,低碳轉型不僅是社會責任,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路徑。未來,隨著政策支持深化和市場機制完善,油脂加工行業有望成為傳統製造業綠色升級的典範,為我國 「雙碳」 目標實現貢獻重要力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油脂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