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中東地區極端氣候與資源約束的挑戰下,一場農業科技革命正在阿聯悄然展開。中國與阿布達比的農業科技合作項目,正通過創新技術重塑傳統農業模式,為乾旱地區的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探索出一條新路徑。這一合作不僅彰顯了國際合作的潛力,更成為區域綠色轉型的標杆案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近日,在阿布達比舉辦的「阿聯製造2025」大會上,阿布達比農業科技企業與中國的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宣布啟動一項1.2億迪拉姆(約合3300萬美元)的大型合作項目。雙方計劃在阿聯Al Ain地區建設一座占地10萬平方米的農業科技中心,致力於將傳統農業模式向數據驅動、氣候適應型智慧農業轉型。這一舉措標誌著阿聯農業發展正式邁入「精準化」與「可持續化」的新階段。
項目核心在於引入中國成熟的溫室技術,並針對阿聯乾旱氣候進行優化升級。園區將建設光伏玻璃溫室、大跨度日光溫室及連棟薄膜溫室,配套自動化溫控、智能採收與精準灌溉系統。通過技術創新,預計可減少水肥使用量約30%,同時保障產能穩定。這種模式既解決了當地水資源短缺的痛點,又為高溫低濕環境下的作物生長提供了可靠解決方案。
項目不僅聚焦農業生產環節,在采後處理與供應鏈上同樣實現智能化布局。園區將配備可摺疊存儲中心、自動化分揀線及物流系統,覆蓋果蔬包裝、倉儲與配送全流程。此舉不僅能提升本地農產品供應能力,還可通過標準化體系滿足區域出口需求,推動農業附加值的全面提升。
此次合作是中阿兩國在農業科技領域深度協同的縮影。此前雙方已在2024年11月啟動蔬菜育種及反季節產業鏈項目,為本次升級奠定基礎。通過智慧農業技術的本地化應用,阿聯有望減少對外部糧食進口依賴,並為中東其他國家提供可複製的氣候適應性農業範式。
作為活動核心議題之一,該項目在「阿聯製造2025」大會上備受關注。本屆大會吸引了700餘家企業參展,展示超過3800種本地製造產品,預計吸引超3萬名參觀者。這一盛事不僅強化了阿聯製造業的創新形象,更凸顯了農業科技對國家糧食安全與經濟多元化目標的關鍵作用。
總結:
中阿農業科技合作項目以智慧農業為核心,通過技術適配、全產業鏈優化和綠色發展理念,在中東地區極端氣候挑戰下開闢出可持續農業的新路徑。其成功經驗不僅為區域糧食安全提供保障,更為全球乾旱地區的農業轉型樹立了標杆。隨著「阿聯製造」戰略的持續推進,此類國際合作將進一步推動當地產業升級與生態協同發展,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典範。